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由Steele、Richardson和 Olszewski于1964年首先报道,因此又称Steele-R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
【病因、病理】
PSP的病因未明,有关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tau蛋白病:本病可能与tau基因异常有关,由于相关的tau蛋白异常,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轴突传递功能障碍;2药物诱发:如氟哌啶醇、氯丙嗪、胺碘酮、锂剂等可引起#SP 的症状,停药后症状明显缓解;3脑萎缩,有研究表明: PSP的相关临床症状与脑的特定部位萎存在关联;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与谷氨酸的异常转运;5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某些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加速了神经元坏死或纽胞凋亡。
PSP大体上可见广泛脑萎缩,包括苍白球、黑质和脑干萎缩,第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扩大,中脑是病理变化早期影响的主要部位,早期即可发现中脑萎缩。镜下表现为受累区域神经细胞消失、神经纤维缠结(NFT)、颗粒空泡变性及神经胶质增生,神经细胞丧失和髓鞘脱失顶盖中央比外侧更明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显示中脑前后径变小,导水管扩张,四叠体也增大。超微结构和生化分析表明,PSP的NFTs主要由直微丝(SFs)和少量配对螺旋微丝(PHFs)组成,这不同于大量PHFs组成NFTs的阿尔茨海病,且 PSP无老年斑,这一病理改变可将两者鉴别开来, PSP缺少Lewy小体、Pick小体,这可与路易体痴呆及Pick病相鉴别。
【临床表现】
PSP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起病年龄多在6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 1.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为本病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早期眼球向下受限,继而发生上视运动困难,最后不能水平运动,眼球固定于正中位,暗孔多缩小,对光反射存在。辐辏反射障碍,呈玩偶眼现象。值得提出的是,有的病例在发病后很晚才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还有的根本就不出现眼症状。
2.锥体外系症状全身肌肉强直,主要是颈部及上部躯体的肌张力增高,出现颈部过伸、仰脸、下颏突出的特殊姿势。头颈部和躯干肌肉强硬,四肢较轻,面部表情刻板,转身时容易向后倾倒。

最后编辑于 02-03 · 浏览 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