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考博 流水账记录 一些经验


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有时间回顾自己两三年来国内考博的经历。说是经验贴,其实更像是经历流水账。丁香园里很多人写的经验贴已经很好了,大家可以多看他们的,而我的,更多的是一些感悟。首先,个人情况:双非学校外科学硕,课题和读研经历均为纯临床,研三国内申博季的时候有一篇本专业中华系列期刊的论著一作,以及师姐的基础文章带的共三、四作和六作各一篇。个人情况算是纯垃圾中的垃圾。个人当时的情况:临床水深火热干活中,有读博想法却也毫无信心,因为首先是学硕,当时除了中山等几个学校学硕能报专博,其他几乎所有学校只能报专博。其次,自己毫无信心一篇中文能申上博,以及,对国内考博情况不太懂,信息搜集的不多。2021年下半年COVID19的时候考博报名:二军大,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昌大学等。因为是当时了解到唯一本专业有对口学博且比较看重初试成绩(国家英语统考+专业课自主命题)的学校,然而在报名过程一半的时候忘记在一月几号点击网页上的“确认考试”而失去了进入接下来的流程的机会。其他很多学校当时因为YQ都取消了笔试只保留面试,就算有考试,很多优秀的考生也没办法请出假来到现场考试,因此当时算是医学类考博捡漏机会最大的一年,很多人因祸得福上了岸。我自己的同门考了三军大的学博,英语统考考了六七十,然而因为当时无一作SCI最终面试被据说的关系户干掉了。那一年国内考博经历几乎没有,但是算是开了个头,我认识到信息搜集和提早准备的重要性。
2022年下半年申博的时候,个人情况:已毕业,刚规培一两个月,依然只有之前的文章(此时刚开始自救行动)。考博情况:个人开始搜集了所有国内学校自己能报的专业(由于自己只对烧伤感兴趣,所以几乎只挑了烧伤或相关方向,事实证明该专业选择性非常小),按个人意愿和地理位置初筛后,再根据个人情况和学校历年考博简章对照报考条件,最终确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学校,北方包括协和的整形,天津医科大学的院士团队,解放军总医院的大佬团队,东边包括上交的烧伤、复旦和同济的整形、二军大的烧伤、南医大的烧伤、南京大学的烧伤、江苏大学的烧伤(当时同一导师在两个学校共同招生)、温医大的创面团队(本科母校)、南边的中山大学烧伤、暨南大学整形、福建医科大学的烧伤,西边的华西烧整、湘雅烧伤、南昌大学烧伤、遵义医科大学烧伤、贵州医科大学烧伤,中部选了武汉大学整形。可能还有些后面晚一点时间还多出名额的学校的非烧伤专业(比如骨科材料方向),基本都在这里。当时有所取舍后最终限定在十个学校。联系对应的导师,有些直接拒绝,有些基本回复欢迎报考、择优录取(最后证明我不是那个“优)。接下来搜集导师相关的信息。包括想办法联系同门师兄师姐问问人品、今年有无自己学生报考等,这个基本上我没联系到任何人,所以这一步存在信息闭塞,而这一步恰恰是最重要的。各种材料提交并邮寄后,2022申博最终进入第二轮考核的只有二军大的烧伤和一些非目标专业学校的下一轮考核(一般都是二三十个人最后进一个,很多人在第二轮甚至第三轮就不会来,我个人因为路途遥远也没准备别的专业的专业课而没去)。而那年的二军大国家统考英语个人并未好好准备,相当于裸考情况下最终只考了英语60专业课56(专业课个人认为较难),均未上双65线,而搜集到的信息提示只有双70以上才可能最终复试里有机会拼一拼。其他学校均打水漂。这一年考博主要做到了了解了自己想报哪里和能报哪里、如何报名、有哪些考试、哪些学校每年都没必要报(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每年只要自己学生,比如华西每年都是神仙打架)。此时自己也知道没有一作sci想报学博就是异想天开。
2023年下半年国内申博:最关键的信息搜集环节依然不透明,吃了很多亏,但是比起第一次,心态已经好了很多,没考上也纯当认识认识朋友和老师。报名情况:协和普通外科营养方向学博、上交烧伤学博、二军大烧伤专博、中山烧伤专博、湘雅烧伤学博、南昌大学烧伤学博、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个人情况:文章多了两篇SCI,一篇四区论著一篇ESCI的meta。当时我得六级成绩在很多学校的简章中都过期了,可选择性就变更少了。最终情况:二军大报考导师未分配到学生名额因此我未进笔试,交大进了英语笔试但没好好复习英语最后只有56分未进下一轮,中山3进1进了笔试,1人弃考(联系到他,宁大的整形专硕,他说有关系户且他已经考上了暨大整形学博,他的情况是做基础实验的且有一作文章和其他带名文章)。当时重点复习了中山的烧伤专博,笔试英语和专业课均上线并进入最终面试(2进1),最终输给关系户(信息在之前我并未搜集到,是去面试了以及面试后才得知。此人为在中山烧伤进修了一年多的牛马,人家直接送了他一个读博名额),此外,协和也败北(要了营养学方向且是京津冀地区的做基础的学生),而温医,最后进入了2进1最终面试,报的校长的学博,输给了他研究团队里小导的硕士。其他经历:基本上别的学校也都是要自己的学生或者给了关系户。这些经历虽然都是炮灰收场,但是认识了很多一起考博的朋友,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大家年龄有大有小,各有经历,感慨良多。有朋友是非整形专业的外科专硕考了协和的整形专博,因为相对公平(招生名额多,因此相对关系户没那么多)+好好准备了初试(好好复习了专业课和英语),最终上岸了。也认识了很好的老师,比如中山烧伤的陈蕾教授,邮件回复我特别及时,跟我说话态度好,还加了微信,并告诉我每年的一些情况,也会告诉我她的招生名额已有人占,在几次年会上和她打招呼她也会记得我,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动态。同样,还有很多老师也类似很好,不再多说。无论如何,这些信息差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到的事。个人经验:国内关系永远排第一,实力排第二。而且现在名额越来越少,留给非关系户的机会几乎没有,尤其是我们这种小专业的。不过由于个人在规培第二年,因此并不是很想真的考上,纯粹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待,证明自己没有放弃自己,也搜集了信息,同时也明确了走国外这条路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告诫各位的无非就是加各种群,通过文献中各种邮箱去联系导师、联系那些师兄师姐,想办法得知报考情况(有没有关系户,有没有名额,有没有意向学生,有没有自己学生报考,导师经费、课题等如何)。以及,国内考博已经很卷,人太多了,没有一定的关系大家其实没必要跨专业考,也要谨慎考虑要不要从临床的硕转基础医学的博。
2024下半年申博情况:其实就是现在。我自己的导师升为专博导师了,让我去读他的博,我直接拒绝。今年也申了几个国内的,只有浙大烧伤专博、协和整形学博、上交烧伤专博。选这几个只有一个原因,让自己心里舒服点,因为个人成长经历等原因,从来没觉得自己和这些学校能沾上边,或许这是最后能去到这些学校、在这些地方的土地上回头看一看那个他人眼里愚笨但一直没自暴自弃的自己。目前个人情况:有了挺多非基础研究的文章,有了雅思成绩,有了国外的offer。目前搜集到的信息:这几个学校以及其他没有报但是也搜集了信息的学校和专业,基本上都有关系户预订了,所以我大概率也是去当炮灰,但是此时的心态已完全不同,现在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并且可能还能见一见想见的这些大咖。无论如何我也不太想打击像我这样的普通学校且被导师延误了的普通学生,但是事实就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靠自己在国内申到博。然而,依旧有很多方法去处理面前的这些破事。每个人都不一样,考博绝对不是唯一的路,人生有太多美好的路可以走,比如遇到相爱的人,你就应该努力和ta生活而并非为了所谓的学业和事业去让更来之不易的人离你而去,又或者你已经找到了相对满意的工作,其实就可以对文章、课题、学历等那些营造出来的高大上的东西祛魅,这些都是非常虚无的东西,有人说只有这些能带来更多的钱,但是它永远无法给你另一种更加轻松、自在、健康甚至幸福的人生。我选择这条路只是因为我放弃了别的路,没有别的原因。我放弃别的路的原因,除了网上大家常说的几点(比如遭遇了硕士期间的不公平、个人发展受阻、突破第一学历或硕士学历太低等等),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个人热爱烧伤,热爱创面修复方向,我已经认定了自己会为这个事业奉献自己的余生,而且我想去做基础研究,想去做实验,这点或许也是支撑我自己想要继续去学习的最根本的东西。观察身边的人,似乎大家都把这些当成工作、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没有那种兴趣和热爱了,而且大家都在嫌收入低,或者在国内当医生有种种不好,其实我个人并不在乎收入,首先我从没想过自己这样的水平能和挣大钱扯上关系,因为我本来就是成绩平平的普通到再普通不过的三本医学生,再其次我本身就觉得钱够用就行,我可能更看重自己内心的充实,以及我天生的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内心的宽慰,因为我的内核就是痛苦。尽管这些和你们来说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学医给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回望自己,可能它是最适合我的行业,尽管对我而言困难重重。弄清你想要做什么事很重要,这可能是我们考博也好、工作也好、乃至生活也好,最根本的基石,盲盲目目过一生的人一定会抱怨这抱怨那,也不会朝着一个方向走很远吧。
我因为走这条路,也经历了身体的变化、心态的变化、甚至性格的变化,很多好的东西我明知应该去关注和保持,却被我自己这种追逐的劲头所反噬了,在之前我时刻反省自己却来不及也没能力改变,现在我才开始慢慢调整自己回到原来那个我。无论如何,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走上自己选择的路,或者,都能走好正在走的路。如果换路了,也祝你新的一年在新的旅途中有所收获,保持前进,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记得回头往回走,你的人生永远在你自己手里。
最后编辑于 01-29 · 浏览 2.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