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手术集锦5:中心静脉狭窄一例及思考
XXX,男,71岁,规律透析1年余。
通路史:1年前行AVF,3月前因头静脉血栓形成行PTA治疗,术后即出现内瘘侧肢体肿胀,近日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
病理改变及核心病变:入院后肱动脉血流量提示800ml/min左右,显然不是一个高流量导致的中心静脉狭窄。CTV提示无名静脉狭窄。

思考发病机制:此处为静脉先天狭窄的位置,在正常人中一般不会导致肢体肿胀,为“相对狭窄”。但AVF术后患者的静脉回心血量明显增大,“相对狭窄”就显得不够用了,因此变成了“绝对狭窄”。


内瘘术后出现肿胀手的病因很多,今天总结一下左侧静脉系统发生的常见病变。
左侧CVS往往与其解剖结构有关,静脉走行最少有三个较为锐利的角度:左颈内静脉汇入左无名静脉、无名静脉中部跨越纵膈血管处、无名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此外,左侧静脉走行较迂曲,使得导管与血管壁的接触增多,随着呼吸、心跳及外部运动在成角部位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导致内皮损伤和纤维增生。

正常人的静脉血流相对平缓,这些角度往往能够满足回流所需。然而AVF术后患者的静脉回流血量明显增大,这些角度就转变成了“狭窄”。就像高速公路口能满足日常车流量,然而当节假日来临时,就会堵得水泄不通。
回到本例:该病例是一例典型的无名静脉中部跨越纵膈血管狭窄导致的肿胀手,球囊扩张不易达到理想效果,常需要支架进行辅助治疗。以下是典型的病变供大家比对参考:(部分图片来自重医附一院万梓鸣教授团队)







最后编辑于 01-22 · 浏览 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