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糖瘾”背后的肠菌秘密:益生菌或成新解法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rinyxa
    您的案例《“糖瘾”背后的肠菌秘密:益生菌或成新解法》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3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01-14 · 浏览 533 · IP 浙江浙江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知道糖吃多了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想吃甜食,仿佛身体里有个“糖瘾”开关,一旦打开就难以自控。其实,这可能真不是你的错,而是你肠道里的菌在“作祟”!最近,《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为我们揭开了“糖瘾”背后的肠菌秘密,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可能的新解法——益生菌。

先来说说这项研究的背景。我们人类对甜食的喜爱,其实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高糖高脂的食物能快速为我们提供能量,帮助我们生存下来,所以这种偏好就被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但现代社会可不一样了,糖不再是稀缺资源,反而成了健康的大敌。高糖摄入和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非传染疾病都脱不了干系。

那有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对糖的偏好呢?中国科学家们就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路子。他们发现,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4表达的降低和高糖摄入有关。这个Ffar4受体,原本是人类膳食脂肪酸的主要受体,大多数研究都关注它在脂肪酸信号转导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但有意思的是,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Ffar4突变的人,主要问题是高血糖。这就让科学家们好奇了,Ffar4和糖摄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研究者们分析了6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发现和健康人相比,这些患者的Ffar4蛋白mRNA水平明显低很多。在三种不同的糖尿病模式小鼠中,也观察到了Ffa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的情况。这还不算,他们对一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进行孟德尔分析后发现,Ffar4突变的人更爱吃糖,尤其是甜的巧克力和茶。而且,当他们敲除了小鼠的Ffar4后,小鼠也变得更爱吃糖了。看来,Ffar4还真是个“爱糖开关”。

那这个开关是怎么起作用的呢?研究者们推测,Ffar4可能和肠菌有关。因为Ffar4主要表达在肠道,而且之前的研究也发现肠菌会参与饮食偏好的调节。通过对糖尿病小鼠和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组对比分析,科学家们锁定了受Ffar4影响的关键菌——普通拟杆菌。在敲除了Ffar4的小鼠中,普通拟杆菌的丰度明显降低,而过表达Ffar4则会让它的丰度增加。更关键的是,给小鼠灌胃普通拟杆菌后,小鼠对糖的偏好明显降低了,空腹血糖也有所改善。

那普通拟杆菌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研究发现,它的代谢产物之一——泛酸盐是关键。泛酸盐能刺激GLP-1的分泌。GLP-1大家可能不陌生,这两年最火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就是GLP-1类似物。简单来说,普通拟杆菌通过代谢物泛酸盐刺激GLP-1分泌,GLP-1再调控肝脏FGF21的释放,FGF21通过腹内侧下丘脑(VMH)来抑制对糖的偏好。

这项研究的意义可不小。科学家们猜测,Ffar4缺乏导致的糖偏好可能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针对Ffar4或者普通拟杆菌进行调控,说不定就能为预防糖尿病找到一条快捷通道。也就是说,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普通拟杆菌及其代谢物泛酸盐,来解决“糖瘾”问题,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虽然这项研究很有前景,但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如果医生们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细节,建议去阅读原文,那里面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资料。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糖瘾”背后的机制,以及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参考资料:

Tingting, Zhang., Wei, Wang., Jiayu, Li., Xianlong, Ye., Zhe, Wang., Siyuan, Cui., Shiwei, Shen., Xinmiao, Liang., Yong Q, Chen., Shenglong, Zhu.(2025). 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4 modulates dietary sugar preference via the gut microbiota. Nat Microbiol, 0(0), 0. doi:10.1038/s41564-024-01902-8

糖尿病 (626)

最后编辑于 01-14 · 浏览 53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