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央医院 血管通路研修(一)


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简称 SGH)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最具综合性的医院之一。
它始建于 1821 年,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新加坡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历程。从早期相对简陋的医疗设施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医疗中心,排名世界第 11 位。

历史建筑医学院大楼
1981 年,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重建,形成了现在的 8 栋楼建筑群,包括住院病房、门诊和支持服务、研究实验室和研究生医学研究所等。整所医院没有所谓的“正门”,出地铁站之后就能看见通往医院的标识。

新加坡处于热带地区,温度高、降水多,不是艳阳高照就是倾盆大雨,常年气温在25-35℃之间,因此多数人行道体贴的搭设雨棚,让人们从家到办公场所免于风吹日晒。

人行道的雨棚
进入医院,我们先去Academia报到(学术大楼)。这是一栋兼有教学、行政、会议等功能的建筑,由多个后勤部门、会议室、图书馆、自习室和一些我们没有探索的板块构成。

Academia大楼
我将学习的肾病科在这栋大楼里有专门的行政区域,来处理进修培训等行政业务,减轻了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

获得临时证件
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且注重细节:每一位进修医生会安排一位带教老师,都是consultant级别(相当于国内的教授),一对一教学确保质量。并且安排了详细的课表和任务。对于教学和临床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每周课程安排
新加坡是“大杂居”社会,有华人、印度裔、马来裔等多个种族。因此进入医疗大楼之后,会有醒目的标志指引将病人指引到专科门诊或病房,改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就诊体验。

多种语言的门诊标识
用颜色划分区域,更加醒目,便于不同文化程度或老年人快速定位。比如我学习所在的血液透析中心就是绿色:

血液净化中心

不同颜色划分不同区域
病房有严格的探视时间,其它时间见不到任何家属。与国内不同,得益于护士数量众多,医院的陪护工作全程由护士或护工负责。包括做检查、排队等。这使得院内秩序井然,住院部几乎没有拥挤现象。

严格执行的探视时间

非探视时间不能出入病房
地处热带,新加坡的常年气温在25-30℃左右,然而导管室的空调异常“寒冷”,也许是手术医生需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吧!

导管室的温度只有18℃
我主要学习的是血管通路方向,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导管室。中央医院的血管通路手术主要是在射线下完成的,我个人认为这与BC-AVF(头静脉-肱动脉内瘘)的建立有关,下一节我将详细介绍中央医院的血管通路情况。
最后编辑于 01-14 · 浏览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