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Pi的发生机制及产生原因
PEEPi产生意味着呼气末肺泡气不能有效呼出,常见于气流阻塞性疾病,与呼吸过度用力和呼吸过快有密切关系。
PEEPi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气道阻塞、气道陷闭及呼气时间缩短。
一气道阻塞
气道阻塞使呼气阻力增加,呼出气流受限,呼气末气体不能充分呼出,形成PEEPi,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

1、轻至中度气道阻塞
轻度气道阻塞或进展缓慢的中度阻塞,改变呼吸方式为深慢呼吸,气体可充分排出,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 FRC)保持不变。阻塞进一步加重时,单纯改变呼吸方式已不能代偿,肺泡将会代偿性扩张,FRC增大;肺容积增大将导致气道扩张,气道阻力减小;自主呼吸在较高FRC水平进行,气体仍能充分呼出,呼气末肺泡内压(PEEPal)仍为0。此时肺弹性回缩力和胸廓的弹性扩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静态肺过度充气。
2、PEEPi的形成
气道阻塞进一步严重时,深慢呼吸的代偿方式不能保证呼气的充分完成,形成PEEPi。此时肺弹性回缩力大于胸廓弹性扩张力,两者之差为PEEPi;若给患者充足的呼气时间,充分呼气,PEEPi可降至0,故称为动态肺过度充气。
(1)COPD急性发作:因为感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引流不畅,气道阻力在短时间内升高,呼出气流严重受限,PEEPi增大。
(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因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黏液栓形成,呼出气流严重受限,PEEPi增大。
(3)机械通气不当:人工气道的建立,连接接头过细、呼吸机管道积水、呼气阀结构性能不良、较高的持续气流等增加呼气阻力的因素,也会导致PEEPi的形成或增加。
二气道陷闭
1、正常气道
呼气时,肺实质回缩,压迫气道,虽肺弹性回缩力大于气道内压时,但正常情况下,大、中气道有环形气管软骨支撑;中、小气道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及肺弹性纤维的牵拉作用,使呼气时气道保持开放状态,一般不会造成气道陷闭。
2、病变气道
气道和肺结构的完整性破坏时,将出现不同变化。吸气时气道扩张,气体充分吸入;呼气时气道失去有效支撑在等压点位置陷闭,气体不能继续呼出,形成PEEPi。
(1)气道动态陷闭:气道陷闭仅发生在呼气时,吸气时气道开放,也称动态陷闭,主要见于COPD。
(2)PEEPi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慢性炎症破坏气道壁,使气道狭窄及气道的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增多、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等破坏肺实质,肺弹性回缩力减弱,两种情况都可使PEEPi产生,后者是气道陷闭的主要因素,这也是COPD和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区别之一。
为保证有效呼气,辅助呼吸肌和呼气肌会参与呼吸过程。呼气运动增强,增加气道内呼气压,促进呼气,降低PEEPi;但也增加对小气道的压迫,加重气道陷闭,增加呼气末肺容积和PEEPi,所以用力呼气的总体效应不确定。一般而言,在正常或阻塞较轻的气道,以驱动呼气为主;在阻塞较重的气道,以增大PEEPi为主。
三呼气时间缩短
1、正常人
自然呼吸时,VT适当,呼气时间(Te)明显长于吸气时间(Ti),气体充分呼出,不会产生PEEPi。
2、呼吸系统疾病或相关疾病
当Te明显缩短时,呼气不充分,可形成PEEPi。在限制性肺疾病,如ARDS、肺水肿、RR加快,I:E缩短,尽管气道阻力正常或增加不明显,也常有低水平PEEPi的形成;在阻塞性肺疾病,Te缩短将显著增大PEEPi。
3、机械通气
通气模式选择和参数设置不当导致PEEPi非常多见,如送气时间过长、屏气时间过长、流量转换水平过低等造成Te缩短;VT过大、RR过快导致Te缩短;吸气管路阻力增加时,吸气流量减慢,Ti延长也可导致Te缩短。
在不同 疾病和不同生理状态,PEEPi的产生机制不同,如哮喘以阻塞为主,COPD以陷闭为主,ARDS以呼吸增快为主,机械通气设置不当是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气道阻塞性疾病。多数情况下,上述因素可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如严重阻塞的小气道在用力呼气和Te缩短时更容易陷闭。
最后编辑于 2024-12-31 · 浏览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