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黑痣”:PET/CT揭秘黑色素瘤的隐匿踪迹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可见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眼脉络膜和软脑膜等处。
哪些人容易患上恶性黑色素瘤?
要了解恶性黑色素瘤的成因,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紫外线的过度照射、遗传因素、皮肤和黏膜的长期损伤,以及慢性炎症的刺激等。在我国,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高,这与皮肤和黏膜长期摩擦和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那些更可能面临恶性黑色素瘤风险的人群特征包括:年龄超过50岁、皮肤白皙、忽视防晒措施、身上痣的形状不规则,以及对个人皮肤卫生不够重视的人。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这种疾病的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且病变和转移部位广泛,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和准确的临床分期对于改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恶性黑色素瘤在皮肤上可能因体积较小而不易被察觉,常常是在发现远处的转移灶时才引起注意,而原发病灶的位置往往不明。PET/CT能够精确地定位那些难以察觉的原发病灶,并且能够全面评估全身的转移情况,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最后编辑于 2024-12-14 · 浏览 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