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手术集锦1:RADAR联合PTA
查看病例
一、基本情况
患者XXX,男,51岁,血液透析6年,吻合口瘤样扩张2年。
原发病:慢性肾炎综合征(未肾穿)
通路史:2018年5月行左腕部AVF,于当地医院规律透析至今,2年前吻合口部位出现瘤样扩张,逐渐增大,目前约3*5cm,为预防瘤体进一步增大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
查体:头静脉震颤尚可,瘤体压力较高,举臂后不能回缩。头静脉手背支开放,可触及明显震颤。
超声:上臂头静脉多处狭窄,距离吻合口2cm处瘤样扩张,考虑为真性动脉瘤,手背支开放,回流基本通畅,肱动脉血流量402ml/min。

二、手术治疗
1.核心病变:前臂中下1/3狭窄
2.发病机制:前臂中下1/3外膜增生性狭窄,导致手背支分流,瘤样扩张形成。
3.手术方案:该患者手术方案讨论如下
①单纯PTA治疗:可以顺利解除狭窄,缓解动脉瘤压力,但动脉瘤未处理,有反复风险。
②单纯近端重建:无法处理其它部位狭窄,切断桡远供血,有流量不足可能。同时切断手背支,会减少一条回流静脉。如果内瘘出现反复狭窄,可能直接导致无法透析。
③近端重建+PTA+切瘤:手术较复杂,仍会切断桡远供血,端端吻合仍存在术后流量不足的可能。
④拟行RADAR联合PTA治疗
RADAR(Radial Artery Deviation and Reimplantation)技术是将桡动脉远心端
离断,与头静脉侧进行吻合。RADAR相比于传统的头静脉端-桡动脉侧吻合,头静脉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更低,并可以增加血液透析中AVF的初级通畅率1。截止目前,国内尚未见RADAR技术联合PTA治疗的报道。

4.手术过程:
①先做桡动脉端和头静脉侧吻合,手术剥离S1,S2的外膜型狭窄

②6mm球囊解决头静脉近心端狭窄S3

③瘤体压力显著降低,术后血流量724ml/min。手背支震颤消失。
三、总结:“一举四得的手术”
在本例手术中,既解除了流出道的狭窄、缓解了手背支的压力,又预防了动脉瘤压力反复升高,保留桡远供血。是一例“一举四得的手术”。
1.Sadaghianloo N, Declemy S, Dardik A. Radial artery deviation and reimplantation inhibits venous juxta-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increases primary patency of radial-cephalic fistulas for hemodialysis. J Vasc Surg. 2016 Sep;64(3):698-706.e1. doi: 10.1016/j.jvs.2016.04.023.
最后编辑于 2024-12-11 · 浏览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