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血病人应尽量不输液?
无论外伤,还是女性生产,大出血是导致很多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出血导致休克时,我们会选择输液来纠正低血压。但是,这样做反而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因为出血丢失了血液;而输液却不能弥补这种丢失。
血液里有多个成分,而这不是液体能补充的:
- 红细胞:用来输送氧气;
- 血小板:协助止血
- 血浆:含有凝血因子等,可以协助止血。

:图1:血液成分是液体不能替代的
大出血时,输血可以用来止血,也可以用来给组织细胞输送氧。
而输液只能保证血管内的容量,却不能止住出血,也不能纠正缺氧。因此,输液不能替代输血。
但是,现实是在出血现场,不能那么快输上血;怎么办?
病人的血压越来越低,病人的心率越来越快,脉搏越来越微弱,不输液来确保容量、血压,病人会死呀----这就是很多医生的担心点!
其实,血压低是减少出血、甚至停滞出血的自我保护机制。
血压,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当大出血导致血压下降,那么血管壁的压力就下降。那个出血的口子自然就不那么容易出血了。
大出血的病人,要采取容许性的低血压。只要收缩压>70mmHg,在80mmHg左右即可(如是颅脑出血,需要更高的血压)。
这样血压就不过分低,从而确保脏器的灌注;同时偏低的血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出血。
除此外,现在的出血现场抢救要求是:
- 压迫止血、骨盆带固定;
- 同时监测血压,只要血压不过分低,收缩压能>70mmHg,就不要输液!
- 少量等渗晶体配置下缓慢输入1g氨甲环酸止血,
- 如果血压过低,少量等渗晶体+去甲肾上腺素输入,让血压不过低。收缩压在80mmHg左右即可。
- 不能建立静脉通路,则采用骨髓腔输入。
需注意,不要靠输液来确保血压不过低,而是靠血管活性药物。因为输液会稀释血液成分,导致凝血因子更少而更易出血。
还有的是,抢救现场最好的止血是压迫-----简单而直接。
除此外氨甲环酸可以协助止血。创伤抢救时要尽快(最迟3小时内)缓慢输入1g氨甲环酸(最少持续10分钟),8小时内再缓慢输入第二剂1g氨甲环酸。氨甲环酸协助止血,越快越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尽快输血来止血!上述输液只是没办法输血时的应急选择。原则上还是要尽量不输液。

:图2: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压力低则更少出血
从生理学角度看,输液导致更难止血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临床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一个纳入3137病人数的回顾性研究证实,当输液超1.5升时,病人的死亡率是<1升的2倍。当然,由于是回顾性研究,并不能肯定死亡率增加是输液所致[1]。
对于大出血病人,让血压上升至正常是有害的。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只需将收缩压>70mmHg即可,这样做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2]。
到今天,综合多个临床研究,欧洲严重创伤出血的2019年版本再次强调了控制输液、强调出凝血管理的必要性[3]。
也就是说,不止是从生理学可以很清晰的指向「尽量不输液」,而且临床研究也证实大出血时,输液尤其是大量输液会增加病人死亡风险。
总之,尽量不输液,尽量输血。
可现实是:我们想输血,但输血没那么快呀!

图3:做好大输血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的输血需要交叉配血,需要繁琐的输血前检验等等。这显然会延迟输血,不利于大出血病人的抢救。
在今天,国际上采取大输血预案:
- 所有司机的驾驶证、军人的铭牌等必须标记血型
- 如不清楚血型,输入0型血制品
- 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按照1:1:1的配比预先准备在创伤中心抢救室。
- 所有输血、输液都做好加温准备,病人裹保温毯等
一旦有重大创伤病人来创伤中心抢救,并不需要做繁琐的检验即可立即输血抢救。
在今天,能活着送到先进创伤中心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只有约10%会死亡。相对历史数据---超50%的病死率,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补充阅读:
3,《如何做一个医生:什么叫有病?》
4,《看《终于明白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说医患矛盾里医生的责任》
……
参考资料:
1,Ley EJ, Clond MA, Srour MK, et al. Emergency department crystalloid resuscitation of 1.5 L or mor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elderly and nonelderly trauma patients. J Trauma 2011; 70:398.
2,Schreiber MA, Meier EN, Tisherman SA, et al. A controlled resuscitation strategy is feasible and safe in hypotensive trauma patients: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ilot trial.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5; 78:687.
3,Donat R. Spahn, Bertil Bouillon, Vladimir Cerny, et al.The European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major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 following trauma: fifth edition.Crit Care. 2019 Mar 27;23(1):98
最后编辑于 2024-12-04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