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1]。在未来3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并呈现高龄化态势,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4亿以上,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1.5亿。我国现阶段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为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群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老年人群中,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疾病外,骨关节疾病亦是常见、多发慢性疾病,且与更高的死亡率、更多的致残率、功能状态的下降和较低的生命质量显著相关,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3-7]。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十四五”期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尚无具有河南省代表性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行情况报告。本研究利用2018年河南省1 055名老年人骨关节疾病调查数据,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河南省14个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方法如下。(1)第1阶段抽样:采用人口规模排序系统,在14个监测点随机抽取3个乡镇;(2)第2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乡镇内,按人口规模排序系统随机抽取2个建制村;(3)第3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建制村内,以不少于60户为规模将居民户划分为若干个村民/居民小组,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4)第4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村民/居民小组中,选取45户左右,将调查户中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纳入研究,数据清洗后共获得8 783名调查对象。在删除重要相关信息缺失者后,本研究将其中关键变量资料完整且≥60岁的1 055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已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编号:201819),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身体活动情况、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等;血生化检测包含血糖、血尿酸、血脂等。
1.3 研究指标及定义
1.3.1 骨关节疾病调查包括关节炎、骨折等,均为调查对象自报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业科室的临床医师明确诊断。
1.3.2 依据是否有稳定婚姻或情感状态,将婚姻状况分为已婚或同居、未婚或离婚或丧偶或分居。
1.3.3 按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8],将BMI分为:低体质量或正常体质量(<24 kg/m2)、超重或肥胖(≥24.0 kg/m2)。
1.3.4 吸烟史指有吸烟(包括过去和/现在每天)行为者;饮酒史指有饮酒(1年内不限酒量)行为者;打鼾史指有打鼾[9](每周至少有3 d出现打鼾或窒息、憋气)行为者。
1.3.5 身体活动(包括农业性、工作性、家务性、运动性、娱乐性等):中等强度指如锯木头、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需要付出中等体力或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或使呼吸、心跳轻度加快的活动;高强度是指如搬运重物、挖掘等需要付出较大体力或如长跑、游泳、踢足球等,或使呼吸、心跳显著加快的活动。
1.3.6 成人中心性肥胖定义为腰围男性≥90.0 cm,腰围女性≥85.0 cm[10]。
1.3.7 高尿酸血症定义为在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420 mmol/L[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采用基于复杂抽样和加权的方法[12]估计人群骨关节病患病情况。采用基于抽样设计校正的Rao-Scott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间骨关节疾病患病率差异[13],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 055名老年人进行分析,其中男404名(38.29%)、女651名(61.71%),平均年龄(67.4±5.9)岁。60~<80岁996名(94.41%),居住地为城市260名(58.77%),高中以下文化程度914名(86.64%),已婚或同居919名(87.11%),有医疗保险1 004名(98.77%),超重或肥胖723名(68.53%),中心性肥胖627名(59.43%),高尿酸血症62名(5.85%),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330名(31.28%),有吸烟史268名(25.40%),有饮酒史287名(27.20%),有打鼾史416名(39.43%),有高强度活动116名(11.00%),有中等强度活动672名(63.70%),有高强度锻炼或娱乐19名(1.81%),有中等强度锻炼或娱乐162名(15.36%),有步行或骑车649名(61.52%),见表1。

2.2 不同特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
女性、城市、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无吸烟史、有打鼾史、中等强度活动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河南省老年人骨关节疾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疾病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性别(赋值:男性=1,女性=0)、城乡(赋值:城市=1,乡村=0)、BMI(赋值:超重或肥胖=1,低体质量或正常体质量=0)、中心性肥胖(赋值:是=1,否=0)、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赋值:是=1,否=0)、吸烟史(赋值:有=1,无=0)、打鼾史(赋值:有=1,无=0)、中等程度活动(赋值:有=1,无=0)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中心性肥胖是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疾病患病风险较男性高28.3%,有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的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患病风险分别是低体质量或正常体质量、无中心性肥胖的1.329倍和1.305倍(P<0.05),见表2。

3 讨论
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慢性病,不仅可导致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显著升高不良心血管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5]。目前,针对中国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有限,尚无具有河南省代表性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相关因素研究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为28.13%(95%CI=28.10%~28.15%),与既往研究结果相比,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患病率(28.13%)低于长沙市社区老年人群(32%)[14]。河南省老年人群中女性、城市、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无吸烟史、有打鼾史、中等强度活动者骨关节疾病患病率更高;性别、BMI、中心性肥胖是河南省老年人骨关节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疾病患病风险较男性高28.3%,有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的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患病风险分别是低体质量或正常体质量、无中心性肥胖的1.329倍和1.305倍(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骨关节疾病患病率(24.45%,95%CI=24.44%~24.51%)低于女性(31.45%,95%CI=31.42%~31.49%),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4-19]。骨关节疾病与身体的退行性变、免疫功能异常、易合并感染等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更年期比男性早10~15年[20]、激素水平降低速度高于男性,使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身体的退行性病变、免疫功能异常、合并感染等,导致骨关节疾病的患病风险增高。同时,男女性骨关节疾病发病的差异,还与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等的不同相关。
此研究结果中的城市患病率高与乡村,与周鑫茹等[21]发现居住在城市地区是骨关节疾病的保护因素不符,与JIANG等[19]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城市中形成的饮食、生活习惯易导致BMI增高及城市人群的工作持续时间、工作频率、工作量等高于农村相关。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是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22-24]证实其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与既往研究[17,25-26]结果相符。国外也有研究发现,骨关节疾病与BMI、年龄相关[27-28],尤其是女性[29-30],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以腹部脂肪特别是腹腔内脂肪增加为主的中心性肥胖,是一种典型的肥胖和超重类型[31]。研究发现,肥胖人群通过脂质堆积及脂肪因子诱导的全身低度慢性炎症破坏软骨,从而导致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和加重[32]。由于脂代谢异常或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影响骨关节的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发生[33],是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高的根本原因。无吸烟史的患病率更高,与海口市社区老年人及东北地区人群结果一致[17,19],与FERNÁNDEZ-TORRES等[34]研究发现吸烟是骨关节疾病的诱发和加重因素不符。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心跳加快、食欲降低,从而降低吸烟者的BMI,可能是有吸烟史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患病率较无吸烟史者低的原因。
有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者打鼾率明显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高BMI增加打鼾的风险[9]。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可通过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35]、影响骨关节的血液供应,从而诱发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可能是有打鼾史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高的原因。GAY等[36]研究发现长期进行中等强度活动可增加骨关节疾病的罹患风险,导致患病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频率高及活动不当导致损伤等相关。
河南省老年人群的性别、BMI(β=-0.333、0.285)对骨关节病的影响较海口市社区老年人群[17](β=-0.148、0.016)更为明显,可能与南北地域、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的差别相关。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此次骨关节疾病的调查数据是基于自报,而非依据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实时诊断。因老年人群的认知、记忆力下降,可能会出现漏报、误报,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其次,本研究存在未纳入、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如经济水平、饮食营养、共病慢性病情况、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影响因素分析尚不够全面。另外,本研究未将骨关节疾病中所包含的各种疾病进行逐一分析,故可能无法体现具体某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开展针对不同种类骨关节疾病及更全面的影响因素研究,找出更具针对性、更全面的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依据本研究结果,实施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精准防控,应针对老年人群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健康特点,落实预防为先、防治结合、全程管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同时,还应落实社会和个人、医疗和公卫相结合的联动模式,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体系。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针对老年人群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深入性研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落实医、防融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2024-12-03 · 浏览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