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Medicine Advances丨黎立喜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首次确立了PLNR在MSD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发布于 2024-12-02 · 浏览 518 · IP 北京北京
img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通讯作者介绍

黎立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参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多部中英文指南共识。

文章亮点与精华

与阳性淋巴结数量(PLNN)相比,阳性淋巴结比例(PLNR)是一个更可靠的预后因素。这意味着PLNR比单纯计算阳性淋巴结数量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PLNR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术后需要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随访。

精华内容

背景与研究目的:

大唾液腺导管癌(MSDC)是一类高度侵袭性的唾液腺肿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超过一半的MSDC患者在确诊时已伴有区域淋巴结(LN)转移,隐性LN转移率甚至高达24.4%。LN转移的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精确评估LN转移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常受到淋巴结检出数量(ELN)不足的限制。鉴于LN转移对MSDC预后的显著影响,许多研究已经探索过阳性淋巴结数量(PLNN)和阳性淋巴结比率(PLNR)在其他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但其在MSDC中的具体价值仍有待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借助SEER数据库系统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MSDC患者的相关数据,探讨PLNN和PLNR的最佳临界点,并评估它们在预测患者总生存率(OS)中的预后价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04年至2016年期间在SEER数据库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90名MSDC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系统性的淋巴结切除手术。研究使用了X-tile程序来确定PLNN和PLNR的最佳临界点,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评估这些变量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总共纳入290例患者,其中57.6%的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研究发现,颌下腺的晚期T期和非对称病灶与LN受累密切相关。阳性淋巴结、晚期T期以及颌下腺部位的肿瘤与较差的总生存率(OS)显著相关。具体而言,阴性LN患者的5年OS为74.3%,而阳性LN患者的5年OS仅为36.5%。

通过X-tile程序,研究确定了PLNN和PLNR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PLNN>16和PLNR>0.48。PLNN≤16的患者5年OS为42.8%,而PLNN>16的患者的5年OS则大幅下降至15.4%。对于PLNR≤0.48的患者,其5年OS为46.8%,而PLNR>0.48的患者5年OS仅为26.3%。这些结果表明,在LN转移的MSDC患者中,PLNR比PLNN具有更强的预后价值。

讨论:

MSDC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唾液腺肿瘤,LN转移是其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LNR不仅反映了LN清扫的效果,还整合了PLNN和ELN两个因素,因此在预后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较高的PLNR不仅表明肿瘤更具转移性,还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生存状况。对于PLNR较高的患者,需更为密切地随访,及时采取积极的术后治疗措施以降低复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首次系统地在MSDC患者中验证了PLNR作为预后指标的可靠性和优越性。相较于单独使用PLNN,PLNR能更精确地反映淋巴结的清扫质量及转移情况。因此,对于PLNR高的患者,积极的治疗干预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创新性与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确立了PLNR在MSDC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确定了PLNR的最佳临界点。结果表明,PLNR在MSDC患者的生存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识别出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术后治疗策略。

结论: 本研究发现,晚期T期、颌下腺位置和非对称病灶与LN转移密切相关。PLNR不仅反映了LN清扫的效果,也能够反映PLNN的作用,其预后价值在MSDC患者中优于PLNN。PLNR较高的患者应在术后进行密切监控,并考虑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以预防复发。

img
唾液腺肿物 (1)

最后编辑于 2024-12-02 · 浏览 518

回复收藏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