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的共存感染性疾病的评估
HIV感染者的免疫力相对低下。因此他们容易有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面对同样的病原体,HIV感染者的症状体征,乃至诊断与治疗也会较大不同。
诊治HIV感染者的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种特殊状况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更早发现、及时干预,最终改善病人的预后。
一,发热与皮疹
淋病和梅毒也是常见导致发热与皮疹的疾病。HIV感染者也常常共患这两个病。具体临床表现在这里不赘述。
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它是艾滋病患者皮肤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因。感染它的表现可以是脓疱疮、深脓疱、毛囊炎、蜂窝织炎、脓肿/疖、斑块、溃疡或坏疽性深脓疱。
巴尔通体感染
猫是常见的巴尔通体传染源。巴尔通体感染的皮损可为单发或多发,一般首先表现为血管瘤性小丘疹,然后变大、呈结节状,可能质脆、易在外伤后出血。还可以引起罕见的肝实质杆菌性紫癜(发热、腹痛、呕吐、厌食、肝肿大、腹腔积血、碱性磷酸酶)、脾炎。间歇热常与巴尔通体菌血症有关,艾滋病患者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这个可能。
2,同性恋螺杆菌(Helicobacter cinaedi)
它是革兰阴性螺旋杆菌,在HIV感染者中可引起(复发性)蜂窝织炎或结节性红斑样病损、发热、关节炎和菌血症。由于血培养物中的生长通常缓慢,需要特殊的培养和延长培养时间,所以微生物室往往漏诊它。
3,结核
结核在皮肤感染可以引起疣状皮肤结核、瘰疬性皮肤改变(质硬、红棕色、无痛性皮下结节)、寻常狼疮(即头、颈、下肢或臀部的红棕色丘疹/斑块改变)。少见情况时可以引起结核性树胶肿、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瘰疬性苔藓、Bazin硬红斑。
4,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表现为皮疹和发热。比如,嗜血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疼痛且发红的溃疡性皮肤结节。也有患者出现腱鞘炎、关节炎和骨髓炎。
肺部表现在HIV感染者的肺部感染章节讨论,在这里不再赘述。
5,单纯疱疹病毒
它发作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广泛性皮肤黏膜受累、生殖器病损外观多样,以及慢性非愈合性和复发性溃疡。也已报道肿瘤样、深部溃疡性和肥厚性病损。
6,细小病毒B19
它可引起发热、关节痛,以及位于躯干和四肢的花边状或网状皮疹,皮肤血管炎,以及普通人的一过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HIV病人身上可以引起持续存在重度慢性的伴网织红细胞减少的贫血,往往会被诊断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核酸的PCR检测比抗原检测更为敏感。但要警惕少见基因类型所致的漏诊(假阴性)
7,乙肝病毒
急性乙肝感染的前驱期可能发生血清病样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皮疹(包括荨麻疹)、关节痛和关节炎,这些通常随黄疸出现而消退。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致结节性多动脉炎,皮损可能包括可触性紫癜或网状青斑。
8,隐球菌
HIV合并隐球菌感染者中约10%有皮肤表现。详见《HIV感染者的血细胞减少》章节。
9,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合并HIV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中其他表现见《HIV感染者的血细胞减少》章节。
10,孢子丝菌病
表现为局部淋巴皮肤感染,常发生于被玫瑰刺刺伤或创面接触土壤后。少数情况下,晚期AIDS患者孢子丝菌病表现为广泛性皮肤受累(溃疡结节和结痂结节),这符合基础播散性疾病。这些非典型溃疡通常称为“穿凿样(punched-out)”病损。
11,马尔尼菲蓝状菌
合并HIV的马尔尼菲蓝状菌患者可表现为网状内皮系统感染的症状。比如,体重减轻、发热、皮损、呼吸道症状、外周淋巴结肿大、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增高、贫血。其皮肤改变为常有中心脐状凹陷的丘疹,一般位于躯干和面部,可能类似于传染性软疣。
12,人疱疹病毒8型
Kaposi肉瘤(Kaposi sarcoma, KS)是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相关血管性肿瘤。KS病损受压后不褪色,早期呈丘疹样或斑片状,但后期进展为斑块或结节,可融合或形成溃疡。病损的颜色会从浅棕色或粉色逐渐变为暗紫色,易与皮肤巴尔通体感染混淆(参见上文‘杆菌性血管瘤病’)。KS的皮损也可能为斑片样、外生性、瘢痕疙瘩样、毛细血管扩张性、浸润性、淋巴管瘤样、囊样、大疱性、淋巴结肿大性或瘀斑性。
但请注意,人疱疹病毒8型的KS表现已经不多见。更长表现为发热和血细胞减少。具体见《HIV病人的血细胞减少》
除上述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利什曼病等等都有所警惕。
二,HIV病人的血细胞减少
HIV感染本身可以引起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其次有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对于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HIV感染是必须考虑的诊断。
但是,HIV感染者还往往合并其他问题,从而导致更严重更复杂的血细胞减少。
1,CD4计数≤150/μL的HIV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病菌:组织胞浆菌。
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
约10%有皮肤黏膜表现,包括口咽溃疡、斑疹、丘疹、脓疱、斑块(可为疣状)、结节、坏死或水疱。除皮肤症状外,病人还可以有: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恶心、呕吐、咳嗽及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常发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碱性磷酸酶升高;氨基转移酶通常仅轻微升高。还常有乳酸脱氢酶、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高;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提示肾上腺受累;血肌酐增高提示急性肾损伤,预后不良。
检测尿液和血清组织胞浆菌抗原,最为敏感。直接镜检,或者六胺银染色可直接确诊。
2,在病人的CD4细胞计数<100/μL时,下述感染比较常见。是需要常规怀疑的病原体。
隐球菌:
HIV合并隐球菌感染者中约10%有皮肤表现。病损通常位于头颈部。可以表现为溃疡、结节、丘疹、脓疱或传染性软疣样中心脐形水疱性病损。皮肤表现还可类似于蜂窝织炎或皮肤恶性肿瘤,例如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由于隐球菌性皮肤感染类似于传染性软疣,该表现需要注意跟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鉴别。有助于诊断隐球菌病的线索包括:病损处可见较小的出血性中心,以及丘疹快速出疹。
除皮肤改变外,病人还可以有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实验室见:白细胞减少、贫血;
病原学筛查:血清和脑脊液的隐球菌抗原(CrAg);对于有HIV感染的无症状者,筛查血清CrAg可以识别出早期感染者;
细小病毒B19:
具体见《发热与皮疹章节》
人类疱疹病毒(HHV8)
发热、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多个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都应怀疑HHV8相关疾病;除此外,它还可以表现Kaposi肉瘤、KSHV炎症细胞因子综合征、MCD等。
3,在CD4细胞计数<50/μL更易见到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
症状:体重下降、发热、盗汗、腹痛和腹泻;实验室见:贫血、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增高;病原学最佳检测方法血培养。
如果存在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或HLH样综合征,则还需要PCR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
最后编辑于 2024-12-02 · 浏览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