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张胜兵品《伤寒》第75讲:太阳病(101条 · 小柴胡汤3)

发布于 2024-11-29 · 浏览 1807 · IP 湖北湖北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学习和交流,另外为大家提供两个学习本免费课程的渠道:

1、喜马拉雅搜索“张胜兵品《伤寒》”,音频课程,正在连载,已更新至210余讲;

2、微信搜索“张胜兵中医”公众号,同步连载音频+文字课程,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张胜兵品《伤寒》

 第75讲:太阳病(101条 · 小柴胡汤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7月4号,现在是晚上的08:44。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那么今天开篇的这首诗呢,并不是代表我们现在是春天,而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什么江水暖那会先知道呢?我们如何知道春天已经来呢?所以啊,这一首比较简单的诗,其实涵盖了很多哲学的道理,而这个哲学的道理在我们今天所讲的第101条条文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也就是说,我们如何通过自然界的一些很简单的现象来知道春天来了,那么我们在第101条条文里就要学会,张仲景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一个证就知道这个病,他就是柴胡证,就是少阳病。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101条条文的原文。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无论你是伤寒还是中风,当你发展到了少阳病,发展到了小柴胡证,不需要见到所有的柴胡证的临床表现,见到一个或两个或者几个即可,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无论伤害还是中风嘛,就是不管你病邪从哪里来,即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你从哪里来,你到了少阳这个地方,就要用小柴胡汤,就这么个意思。而且你只要到了少阳这个地方,少阳病临床表现不一定需要见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等等等,这些证还不必全部出现,只要出现一个。而我们通过现象看本质,知道了是柴胡证的话,那么不好意思就可以用柴胡汤,小柴胡汤来治疗,就这么个意思。

就相当于无论你是从北京来,还是从上海来,还从南宁来,反正你到武汉来了,看到很多人在吃热干面,又看到了黄鹤楼,那这就是武汉,就这么个意思。无论你从哪里来到了这里,到了少阳病就小柴胡汤。到了武汉,你就能见到黄鹤楼,就能吃到热干面,就能吃到鸭脖子,就这么简单。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中医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辨的是什么证啊,辨的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只要你能够辨出他是小柴胡汤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那我就不管你是乙肝,还是偏头痛,还是黄疸,还是这个精神抑郁证,或者是精神分裂证,我不管啦。因为乙肝也好,偏头痛也好,这个精神抑郁证也好,这都是属于病名,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证,假设都属于少阳证,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的话,那么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哦,不用管你是得了什么病。所以很多中医的高手,他看疾病就不需要他的病名,即可以把这个疾病解决,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看病名嘛,他看的是证,这叫辨证论治。

比方说我们在临床当中有很多不懂中医是辨证论治的一些患者呀,他就把西医的好多的检查单发给我。他说,哎呀!张大夫啊,你有没有治过玫瑰糠疹型皮炎啊,这个病你有没有临床经验?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我没治过。但是这样说呢,又怕他误会,于是乎我就告诉他:你是什么病不重要,但是我能不能治好你的病很重要!我只能这样来回答他,为什么呢?因为我必须要辨证论治,知道他是什么证型呐,如果你这个证型是麻黄桂枝各半汤啊,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那么我管你是玫瑰糠疹还是荨麻疹,我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不就搞定了吗?所以说,我治不治的好你的病很重要,你是什么病并不重要。

说白了,就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医生,就是你有没有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辨出它是什么证,那么就直接决定了你的水平的上限,你连证都没有辨出来,然后你看到一个荨麻疹,哦,原来是过敏哦,好,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荆芥、防风可以抗过敏,于是乎,我就用荆防达表汤,或者是荆防四物汤,或许有时候别人是血虚生风,你用荆防四物汤解决,或许外感引起荆防达表汤可以解决,但是所有的荨麻疹都是这个证型吗?当然不是。所以说如果你掌握的是通过病名来开药方的话,那你只能是瞎猫碰死耗子,那绝对不是你水平高,因为你连中医医理“辨证论治”四个字都没搞清楚。

因此张仲景在这里说的这个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几个字啊,不仅仅适合于小柴胡汤证,可以说它适合于所有的方子。打个比方吧,桂枝汤证,难道你一定要出现那太阳中风的所有表现,你才能用桂枝汤吗?不一定的。但是对于营卫不和的,那你都可以用桂枝汤,不管他是什么病。皮肤病也好,白血病也好,淋巴癌也好,普通的伤风感冒也好,你属于营卫不和,我就能用桂枝汤嘛,是吧?难道我一定要具备所有太阳中风的脉象、舌象、不一定,所以这句话不仅适合小柴胡汤,它适合于所有方子。

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是对于辨证论治的深度理解,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并不是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具备的,而是所有的(方子)都具备的。你练就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的话,那么这句话就不是针对小柴胡汤证了,而是对于所有的汤证都可以这么去理解。

我们接着往下看,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也就是说临床表现出现了小柴胡汤的病证,但是医生却误用了下法。下了之后呢,若柴胡证不罢者,结果发现他的小柴胡汤的临床表现仍然存在,并没有出现其他的转归,因此复与柴胡汤,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呗,那再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时候。就有些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呢?它会出现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如果小柴胡汤证误用了下法,但是疾病没有出现传经或者传变,没有出现坏病,我们仍然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只不过,吃了小柴胡汤之后,就会出现什么?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几个字大家熟悉不,发现没有,我们以前讲过,这就是战汗的临床表现。

意思就是什么呢,意思就是突然一阵子出汗,身体振动比较剧烈,打寒颤,然后发热,突然出大汗,哎,这个病就好了。

我们在哪里见过战汗而解呀?我们回忆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第94条条文,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那么,第94条,由于历代医家对它的争议特别大,因此呢,我做了大篇幅的解读,没有听过这个的,大家可以去回头听第94条条文。喜马拉雅上都有啊,所有的都有保存。那么这就战汗而解,而我讲了第94条战汗而解之后。还有不少人在喜马拉雅下面留言说,我讲的这个战汗而解不对。

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在这个《伤寒论》前面的这个《辨脉法》里面有关于战汗的脉法,他用那个脉法的原文啊,来证明我所讲的第94条不对。好,我现在就用那段原文来驳回你的上述,也就是说你讲的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我们将《辨脉法》的关于战汗的原文,跟大家剖析一下。

《伤寒杂病论》卷一《辨脉法第一》,有这么一段原文。

他说: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什么意思啊?我们把它用白话解翻译出来就是。徒弟问说:有些病证先出现寒战,继而汗出,这个疾病就随之而愈。这是为什么呢?师父回答说,或者老师回答说:脉象浮而紧,当有表证,但按之反见中空,这是正气亏虚。正气与邪气相争呢,所以相争比较激烈,故而先有寒战。脉象浮为正气向外祛邪的表现,应当汗出而解。如果脉象浮而数,按之不空,这样的病人正气它充足,它足以祛邪,邪气不能与正气相争,只要汗出表邪自已,出汗之前就不会发生寒战。

那么这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是为了告诉大家什么机理呢?告诉大家出现寒战的原因是正气虚,但是又没有虚到一定程度,它可以与邪气相争,但是与邪气相争呢,必须奋起抵抗。奋起抵抗,交争剧烈,才会出现什么?战汗而解。是他们斗争比较激烈,斗争为什么激烈?他的原因是正气虚不足以抗邪,但是又没有虚到一定的程度,等到他蓄势待发之际,那么一举攻而灭之。就出现了斗争比较激烈的场面,那么它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这么个意思。

他强调的是脉法吗?非也,他只是用表证的脉法来告诉你,是本虚,他只是为了强调虚人,但是又没有虚到一定程度,它与邪气抗争呢,他就要象这个拳击手去出拳头一样,它往回收一下,然后再奋起抵抗,出现了战汗。那么这跟你的脉象有多大关系,他说这个脉象只是为了说明虚不虚,他的本质在虚,而不是在于芤不芤。那么在喜马拉雅留言的这位朋友,他说脉象芤才会有战汗,你这个脉象不芤就不会有战汗,那完全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尔。

那我们再回头看94条,94条,他阴阳俱停,摸不到了。然后呢,当它的这个正气慢慢出现的时候,就阳脉微,就当他的这个正气出现在表的时候,那么就说明他这个拳头啊,缩回去了,已经蓄积了力量,要奋起抗邪啦,因此就出现了战汗,就这么个意思。我讲的已经很清楚了,他的关键点不在于脉象是什么脉,而在于通过脉象说明这个人虚,此人本虚,虚人又没有虚到一定程度,勉强与邪气抗争之时,即可出现战汗,就这么简单。

来来来,我们再看一下今天的条文,小柴胡汤证,本来应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结果这医生误用了下法,误用了下法,柴胡汤证还在,也没有传变,又没有成为坏病,小柴胡汤证还是有。虽然没有传变,但是他会怎么样啊?用了下法之后会不会伤正气呀?当然会伤正气,正气伤了之后,那么已伤之正气,在小柴胡汤的协助之下,奋起抗邪,这个时候是不是出现了战汗的机理呀?战汗的机理是病人有虚,这是它的前提,那么有的呢,不需要药物就可以战汗,有的用了药物之后,协助了本虚之正气,奋起抗邪而出现战汗而解。

那么我们现在第101条出现了,用小柴胡汤出现战汗,他的前调是本虚,就是用了下法之后,这个病人虚了,伤了正气。那么我们在第94条条文里面也非常清楚的跟大家讲了,是太阳病的时候,这个正气比较虚,正气蓄积了之后奋起抗邪,而出现了战汗,以及《平脉法》里面关于这个脉象芤与不芤的说法,脉象芤是说明他虚。他用芤来表明他虚而已,并不是说有芤脉才会有战汗,千万不要以以点(盖面),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只看到了一点点,冰山一角,九牛一毛,那么就用这个东西放大,放大再放大化,好像所有的战汗都是这个。他举的例子的重点在这里吗?不在这里呀。

他举这个脉象的例子的重点是在虚与不虚,而不是脉象芤与不芤。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辨脉法》,这位在喜马拉雅留言说我战汗讲的不对的这个朋友,你再仔细对照我讲了三条条文,仔细体会一下,它的本质在哪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它的本质就在正气虚与不虚,而不是在于脉象芤与不芤。明白了吧?

那么有的人就是因为这101条条文,就开始说这个小柴胡汤不是和解剂,而是发汗剂,我看到这样的评论呐,而且还有一些是名垂青史的医家,我就想笑。这101条的条文,它的重点在哪里呀?它的重点是在发汗吗?这个战汗是由于正气本虚才产生的,它的关键点在正气虚,用了下法之后出现的。而小柴胡汤是和解他的少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跟你发汗有啥关系呀?你发汗是正气奋起抵抗,那个发汗法是下之之后才有了汗法,而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根本就不是汗法,不要把问题搞混淆啦。

有的医家甚至总结出了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说这四大主症有一个就是,请恕张某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但见一证便是,不是指四大主症,更不可能是指他的或然症,而是什么?而是指有小柴胡汤、少阳病在医理上有可能出现的症,只要出现一个端倪,就可以了。我不是跟大家讲过吗?我用小柴胡汤甚至一症都没有,就是他的四大主症里面一症都没有,我都用过,难道真的是一症都没有吗?不是,是有这个证,不是所谓的后世医家总结张仲景的四大主症,没有什么主症不主症。少阳病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就小柴胡汤证。

我之前不是讲过一个经典的案例,在这个既不是肚子又不是腰的地方,赤白肉交接的地方,两边对称性疼痛,其他的小柴胡汤的证候一个都没有,我就用了小柴胡汤而痊愈,而且奇效。那叫什么?那叫一证都没见到,但是一证都没见到,难道是张仲景101条条文说错吗?没有,张仲景怎么可能说错呢?他说的但见一证便是。并不是指所谓的四大主证,也不是指或然证,而是指什么?但见一证的证是指但见一个属于少阳病病机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证候,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证。应该广义的去看,这句话不应该去机械的去总结,你总结的那么机械,张仲景从来都没说过。

不然的话,为什么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多次出现小柴胡汤,那么小柴胡汤张仲景用到了哪些地方?它除了可以治疗少阳病胆热气郁,还可以治疗少阳胆郁发黄,还可以治疗热入血室等等等等,层出不穷,还呕而发热,它还可以治疗呕吐。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嘛。这么多的证状,你怎么可以说一证便是是四大主症呢?说四大主症的这些都是这个思维不开阔的一些人。

算了。我本来想花点时间把古代的一些医家,对于这条条文我不赞同的地方跟大家剖析一下的,但是我想我每讲一个条文,都要把其他医家拿出来数落的话,好像也不太好,所以我就讲我自己的体会得了,其他医家如果他们讲的不这么扩散,比较狭隘的,大家可以对比分析一下。好吗?

那么关于这节课呢,我们就先讲到这里啊,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大家更加的深入理解,如何是辨证论治,如何理解深刻理解辨证论治,如何去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个思维要贯穿整个中医学。

而要想成为中医高手,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辨证论治,不能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的理解问题,那么很难成为高手,最多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关于这节课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也欢迎大家到喜马拉雅去留言,大家留言呢,我有的回复了,有的没回复,如果没有回复的呢,在以后的讲课过程当中,只要有机会,我都可能会讲出来,也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个发扬传承中医药,做一点点小小的贡献。如果说你觉得张胜兵讲的还可以,比较有启发性,那么你动一动你的指头,转发给其他的中医爱好者,或者是中医工作人员,让我们在传承中医的这个事业上共同进步,这个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贡献。

好,谢谢大家,再见。

伤寒 (21)
脑栓塞 (27)

最后编辑于 2024-11-29 · 浏览 1807

2 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