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脂腺增生一例
病例信息
患者男,75 岁。
主诉:面部黄色丘疹及结节 10 年。
现病史:患者 10 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花生大红色丘疹,自觉轻度瘙痒,伴异味。 皮损逐渐增大,部分融合呈疣状隆起于皮肤表面。 为明确诊断,于 2019 年 11 月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数年。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均正常。
皮肤科检查:额部、两颊、鼻尖部及下颌可见多个直径 5~8 mm 黄色丘疹及结节,皮损呈半球状、疣状及分叶状,中央可见脐状凹陷(图 1),质软。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无明显改变,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增生的成熟皮脂腺,呈扇叶分布,开口于中央扩张的导管(图 2A);部分皮脂腺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图 2B)。
诊断: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处理分析
手术切除,外用酮康唑乳膏
总结与讨论
看到文献里的图片时,有点震惊,原来皮脂腺增生也可以长成这个样子。
皮脂腺增生分为早熟性皮脂腺增生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本病是皮肤内正常皮脂腺增大所致,属于良性病变。目前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或局部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多见于>50 岁患者,可单发或多发。本病典型皮损好发于额部及颊部,通常散在分布,呈直径约 2 mm 半球状隆起,有时呈分叶状,质软,呈淡黄色或黄色,皮损中央常见一脐凹,部分患者皮损表面可见点状凹陷。 本例患者发病年龄和皮损特点均符合皮脂腺增生的诊断。
本病需与皮脂腺痣、酒渣鼻及黄瘤病相鉴别。 本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冷冻及电刮等,可以局部破坏整个腺体,但会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等。 口服异维 A 酸可抑制皮脂腺的体积增生,部分患者治疗 3 个月皮损即完全清除,但多数患者停药后伴有复发。 CO2激光和光动力疗法可治疗面部皮损较多或存在美容需求的皮脂腺增生患者,疗效均较好。


参考文献: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1.10.001.
最后编辑于 2024-11-27 · 浏览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