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要学会正确补钙
预防骨质疏松症要学会正确补钙
健康报,2024-11-7(8)
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杜洪泉
骨质疏松症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属于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女性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又因钙流失导致骨骼变脆、易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隐蔽性很强,它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逐渐发展。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可以没有疼痛或其他症状,直到发生了脊柱、髋部和腕部的骨折后才被察觉患有骨质疏松症。而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补充钙质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关键是找到病因。同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也不能仅依靠补钙来治疗。大多数老年人患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无法起到预期效果。
许多人误以为摄入的钙越多,吸收的就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只需要摄取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转化为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等并发症,如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软组织钙化等,这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补钙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进行。
在平时生活中,骨质疏松症患者要经常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多晒太阳、戒烟限酒,在饮食上要及时调整,也要注重营养的多方面补充。同时,一定要抽血化验及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排除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方能对症下药。
患严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可以明显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患者在补钙、维生素D的同时,不能应用抑制骨吸收的双膦酸盐药物。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后,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钙浓度等。
(通讯员 喻文龙 特约记者 孙国根 整理)
最后编辑于 2024-11-22 · 浏览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