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认知扭曲

发布于 2024-11-18 · 浏览 1215 · 来自 iOS · IP 江西江西

1扭曲的六面“镜子”


在心理学中,认知扭曲的类型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全或无思维: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比如成绩未达预期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 过度概括化:因某次失败便认为命运注定如此。

3. 心理过滤:只关注负面事件,而忽视正面体验。

4. 跳跃结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迅速得出负面结论。

5. 灾难化:总是预测最坏的结果。

6. 个人化:把别人的行为不当归因于自己。

这些思维模式犹如有色眼镜,使得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偏离现实。这些扭曲,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2 “镜子”成因


那这些扭曲的成因是什么?通常这些思维习惯深植于我们的早期经历和环境中。比如,一个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在成年后将无心的细微差错泛化为巨大失败。这种内化的声音指导、操控着他们的认知,导致遇事时自动采用负面的思考方式。


3破解之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识别和挑战这些错误想法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治疗的关键在于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陷阱,并通过实践新思维建立更为合理的信念。


例如,对于“全或无思维”,CBT鼓励个体看到光谱的其他部分,理解并非所有事都是非黑即白。而通过记录情感日记,可以帮助你识别并逐步重构这些扭曲的思维,回归更平衡的视角观。

 

提问与反思

1. 你能识别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过哪些类型的认知扭曲吗?

2. 有没有某个时刻,你以为糟糕的事却最后有了正向的转机?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策略可能帮助你避免陷入认知扭曲的陷阱?


参考文献 

Burns, D. (1980).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Beck, A. T. (1963). "Thinking and depression: I. Idiosyncratic content and cognitive distortion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9(4), 324–333.


最后编辑于 2024-11-18 · 浏览 1215

2 4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