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为何反复查找《放射性肺炎激素治疗:如何用药?何时撤药?》文献?

发布于 2024-11-15 · 浏览 772 · IP 浙江浙江

为何反复查找《放射性肺炎激素治疗:如何用药?何时撤药?》文献?


 按:

为何要多次查阅为某肺癌患者提供“放射性肺炎激素治疗”文献的收录时间和原文献?是因为这里充满人文医学,医药结合,也包含临床药师介入肺癌治疗过程中临床思维过程,以及究竟是不是医生”滥检查“,整理与大家分享:

某肺癌患者,于2022年5月发现、确诊肺癌,经外科手术,放化疗,术后反应良好,自觉定期检查,还获得临床线医护人员赞扬:到底是医药世家,很自觉定期复查!有些患者,通知他来检查,喊也喊不来。

在术后6 个月左右时,2022年11月上旬,发现肺部疑似"肺炎",需要住院检查 。

临床药师陪同前往,向主管医生提出几点建议:

(1)本次住院,为解决“肺炎”诊断疑点,但2 周前肺部CT报告,作为本次住院治疗目的判断基线,似太长远点。建议,能否在本次实施治疗方案前,再作一次胸部CT,作为本次治疗前的基线。严密设计治疗方案,治疗2 天后,再胸部CT检查一次,作先后对照分析,帮助确诊肺部症状性质, 是否为细菌感染性肺炎?主管医生认可。

(2) 主管医生提供目前能供应的几个抗菌药物品种,提问,选哪种?药师建议:选头孢他啶(依据,相对而言,其耐药率低一点,其他几种抗菌药,使用频率较高,相对耐药水平评判较高。是一天2 次?还是一天3 次给药?药师建议:一天3 次给药。这个观点,是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主任,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上说,(除头孢曲松外,其他青霉素、头孢类,至少一天3 次),也是经我们前期临床实践验证的经验。

这是诊断性治疗方案,抗菌力度必须强劲有效,保证排除抗感染治疗力度不足所致的临床诊断偏差。

(3)结果,2 天治疗后,肺部CT 检查,对照2 天前基线,排除细菌感染性且炎诊断。让诊断朝“放射性肺炎”方向思考,但不是一下子能确诊的。通过几家医院会诊,确认。治疗上,激素应用,大方向正确。细节上,正如抗感染用药一样,各人、各医院、各医疗组,都自有一套经验体会。

激素治疗后果,引发肛 周脓肿,---等系列副作用,都是行内人,都能理解。

作为临床药学,这部份临床知识,是欠缺部份,一查文献。获文献【1】【2】,一读文献,了解到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多发生于照射后 6 个月左右。”本例患者,正对应这个时间段。

患者一读文献,回应我现在明白了放射性肺炎的发病途径和治疗理念。


2024-11-16,10:30 整理,辛老师



文献

【1】放射性肺炎激素治疗:如何用药?何时撤药?

http://chest.dxy.cn/article/484776

2016-02-15 11:07来源:丁香园作者:勤文

( 2022-11-19(20:02),收录,辛老师)

全文:

肺是放射线敏感器官,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eumonitis,RP)是肺部一年内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出现持续 2 周以上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同时肺部影像学示与照射野一致的片状或条索状阴影。

RP 是由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是一种淋巴细胞性肺泡炎。常发生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放疗后。

急性 RP 通常发生在放疗后 1~3 个月,化疗后放疗的患者可发生在放疗中或即将结束的时候。肺的后期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肺组织纤维化,多发生于照射后 6 个月左右。

放射性肺炎早、中、晚期的 CT 表现


图 1. 右侧乳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炎: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磨玻璃样影,密度淡薄,边缘模糊。


图 2.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气管充气征,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图 3. 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长条状、 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呈「刀切状」,同侧胸膜增厚,支气管、 肺门、 纵隔、 横膈牵拉移位等肺容积缩小改变。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怀疑 RP 者,可雾化吸入激素。有症状者,推荐强的松 1 mg/(kg·d)。激素治疗对放射性肺纤维化效果差,因为激素治疗的机制是抗炎和免疫抑制,可减少渗出、减少促纤维化因子产生,无法改善已经形成的纤维化病变。

>>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短效(8~12 小时):氢化可的松(皮质醇,人体每日分泌 15~25 mg)、可的松 

中效(12~36 小时):强的松(泼尼松)、强的松龙(泼尼松)、甲强龙(甲基泼尼松龙) 

长效(36~54 小时):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 如何用药?

治疗原则:即时、足量、足够时间的激素使用。

小剂量治疗效果不佳,可致病程延长。放射治疗后,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下调,因此需要足量激素。

一般来说,咳嗽、气促症状 2 周,结合胸部放疗史和影像学改变,是给予激素治疗最好的时机。

急性期 RP:强的松 30~60 mg/d 或地塞米松 16~20 mg/d,可在 24~48 小时内迅速缓解症状体征,改善后逐渐减量 10~15 mg/d,总疗程 3~8 周左右。

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患者,可采用短程(2 周)甲强龙 20~40 mg 冲击治疗,及时有效的改善肺渗出。

此外,有研究显示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创伤小、肺部继发感染率和睡眠障碍率更低。

>> 何时撤药?

一般症状体征得到控制后就应该停药了,而何时停药是个头疼的问题,过快停药可使症状体征出现「反跳现象」,有些医生因为担心反跳而撤药过于缓慢,进而患者病程又延长,感染风险增高。

初始剂量,强的松 20~66.7 mg/d,维持( 2 周左右)到缓解后减量停药。

激素减量可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如强的松冲击治疗可直接减至 1 mg/(kg·d);初始剂量为 60 mg/d,可直接减至 40 mg/d,然后 1~2 周减少原剂量的 10% 或 5 mg,当剂量小于 7.5 mg/d 后方可停药。

还有研究者推荐了「缓快缓」的撤药方法:甲强龙先撤 1/3,2 天后撤剩余的 1/2,3~5 天后再全撤,在有限的样本量(6 例)里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无反跳,临床上可以尝试。

激素减量速度没有规律性,徐慧敏等(2013)报告激素使用中位时间为 33 天,调整中位时间 6 天,因此推荐激素使用总时间 4~6 周。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RP 病因不明,治疗效果有限,预防为主。

临床相关高危因素如:肺受照射体积大、剂量高、女性、KPS 评分低、治疗前肺功能差、不吸烟、放疗前行化疗(应用博来霉素、吉西他滨等)、老年人和儿童。

首选激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包括吸氧、祛痰和支气管扩张剂,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氨磷汀放疗时保护肺。

虽然 RP 是非感染性的,但是常伴有肺部感染,因此抗生素预防、治疗感染也是必要的。没有感染时抗生素仅仅是预防用药,合并感染时应依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2】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http://oncol.dxy.cn/article/58171

2013-09-16 10:14

放射性肺炎 (3)

最后编辑于 2024-11-16 · 浏览 772

回复4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