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医者不易,请大家一定要尊重在医院辛勤工作的白衣天使们!

发布于 2024-11-13 · 浏览 1146 · 来自 iOS · IP 湖南湖南
iconkiller-dong 已点赞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写道: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职业确实有红橙黄绿之别。

  因为职业的关系,医生往往会比普通人更懂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知识。

  但是,医生是否更长寿?与其他知识分子相比,医生会比学理工、金融、商法等其他人更健康长寿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想要在时间长河中回溯人类的寿命规律,掌握详实完整的数据是第一关。

网络可查证的真实资料(近10年的一少部分实例)

  只要在百度搜索以下关键词,“医生 英年早逝”,就会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可查,以下列出部分已故医生的名单。(名单有些长,但贵在真实)

  医者不易,请大家一定要尊重在医院辛勤工作的白衣天使们!

  北京市海淀妇产医院的产科医生耿岩猝死,32岁;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予大在手术室猝死,44岁。在此之前,他已是佛山市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后在华西医院攻读硕士、博士,之后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

   北京医院核医学科郑建国医生猝死,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博士,40岁;

   福州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林医生心脏病猝死,35岁;

   安徽省立医院骨科王姚斐博士猝死,35岁;

   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王和平主任医师(59岁)脑干出血,后经抢救,基本康复,已不能再从事手术业务;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金维强主任因胆管癌去世,49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在家中猝死,50岁;

   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倒在了值班室,29岁;

   贵州三穗县人民医院一个麻醉医师在奋战了11台手术后坐下休息,就再也没有起来;

   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华猝死,53岁;

   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连续五天做手术抢救患者,做完最后一台手术,他感觉不舒服,准备回家休息,结果晕倒在家门口。半个月后逝世,年仅49岁;

   安徽阜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吴辉下夜班后在家猝死,英年32岁;

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麻醉科34岁麻醉医生岳琦博士在家猝死;

   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峰医生经过一夜手术后,当天凌晨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英年38岁;

   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47岁的麻醉医生王珂猝死;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42岁的麻醉科王存环医生突发脑出血,在重症ICU抢救4天后终因医治无效去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名年仅31岁陈姓骨科医生在家中猝死;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外科病区主任甲戈医生因肝癌去世,59岁;

   48岁的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路阳医生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户外晕倒,送医后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48岁;

   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55岁;

42岁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医生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检查显示脑干出血,一个多月后,昌医生去世;

   积水潭医院骨科丁易主任医师在泰国开会时突发心脏病去世,48岁;

   解放军309医院微创骨科主任,国内著名微创脊柱内镜专家白一冰教授在家中离世,享年51岁;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鲁凯伍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刘太运主任医师(52岁)脑出血,经过抢救,基本康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闫润栀医生猝死,年仅28岁,去世当天凌晨还抢救了一名病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名刚工作三年的规培轮转女医生蓉英,在麻醉科值夜班后猝死,年仅26岁。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一位麻醉科女医师夜班时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

   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福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康强病逝,年仅51岁;

   年仅43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因心脏破裂猝死。离世前一天,他刚值班24小时。端午节3天假期中的21、22日,李晶连续上班两天,48小时;

   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年轻医生宋韩明在工作病区内,被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6个多小时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32岁;

   解放军301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教授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1岁;

   解放军301医院肝胆外科行政大主任卢实春,突发胸闷20小时,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入住心内科,入院后出现室速,已下病重;

   河南省骨科医院手外科主任姬亚飞医生在家猝死,53岁;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五科主任黄胜平教授因患肿瘤去世,年仅52岁,从发病到死亡仅5个月。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骨科聂海洋副主任医师由于劳累过度引发脑干出血不幸离世,年仅45岁。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法富,因心梗伴脑出血猝死,年仅57岁。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胡利华,在宁波参会时突发脑部疾病离世,年仅48岁。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朱映辉在家猝死,年仅37岁。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剑峰博士因患胃肝性腺癌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6岁,从发现病变到死亡仅14天。

   中共优秀党员、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全国知名关节外科专家姚建峰,因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7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放疗中心俞萧开医生在跟同事打篮球时,主动脉破裂猝死,年仅27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唐江涛医生在踢球时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40岁。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泌尿科主任医师王一因脑出血倒在手术台上,经全力抢救,最终于2019年5月15日撒手人寰,年仅41岁。

   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怿在病房查房时突然她倒地昏迷不醒,心跳呼吸骤停,虽经及时抢救,但仍没能挽留其性命,6月13日凌晨,陈怿再次复发昏迷,抢救无效,宣布脑死亡。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于家中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2岁!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56岁院长李晓松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因心肌炎并发症颅内出血医治无效去世。

   沈阳一年仅31岁皮肤科医生于家中猝死,多次急救无效,与世长辞。

   上海一位30多岁优秀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牟阳灵教授因病去世,享年45岁。

   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熬夜值班后猝死,年仅30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医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杨立峰医生因突发疾病猝死,年仅39岁。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内5科(肿瘤科)副主任石君医生突发猝死,年仅38岁!

  医学界的巨星、公共卫生专家吴尊友医生,因病离世,年仅60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华松因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离世,终年59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肝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医生,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终年47岁。

  ……

历史上的调查报告

  一、15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 500 年时间范围

  2021 年德国一项横跨 500 多年的寿命研究却交上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答卷。他们选定了 15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 500 年时间范围。地域范围则圈定在神圣罗马帝国及周边。

   结论:自古以来,医生更短寿,尤其一线医生。

img

研究者选定的研究范围

  罗马帝国在 1806 年灭亡之前一直占据欧洲大量疆土,长期稳定的大帝国更有助于数据的收集与核验。

  在调查对象上,研究者选取了那些在大学机构或科学院任职的知识分子。

  一方面,那时的学者既要研究也要社会工作,是后世医生、工程师、律师等职业的雏形。另一方面,大学和科学院先进文明,保留的生卒信息也更加完善。

  在数据收集和质控上,研究者根据数据的完整性和来源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将数据分为四个质量组,结合四个质量组的数据,去除重复,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的结论是,医生更短命。

  首先,研究者们用学者们的预期寿命和历史长河的时间绘制了动态图。发现在 1500s ~ 1700s 之间,学者们的预期寿命不升反降。他们认为这是当时几次战争、饥荒和黑死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学者们的寿命才开始稳步爬升。到了二十世纪,其预期寿命已比一百五十年前能多活 7.5 岁。

  得到这个大前提下的结论后,作者又单独将从事医疗行业的学者们单独列出重新做图。但作者却发现了一个扎心的事实:

  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大学机构,亦是在更高级的科学院,医疗从业者的预期寿命要一直低于其他专业的学者。

  而当其他专业的学者寿命在十八世纪后开始爬升时,学医的同志们却还在拖平均寿命的后腿,一拖就是近百年。

img

社会地位、医学和预期寿命图

  同时,即便是在医疗工作者内部,职级和地位的不同也在寿命上产生了差异。

  研究者发现,虽然同样从事工作和医学研究 ,科学院学者不但地位更高,预期寿命也相对更长。约 1750 年开始,科学院学者均有更高的预期寿命,持续约 100 年,至1850年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院学者虽无法和现在的院士们相提并论,但他们多处于医院中高层或医疗顾问,相当于现在的大主任级别及以上。而大学的学者多为一线医护人员。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 浏览 1146

8 3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