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老年男性头面部红斑水泡,伴疼痛,被耽误的治疗,值得大家思考!
主诉:右侧头面部、颈部红斑水疱伴疼痛半月余。
现病史: 半月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右侧头部、面部下颌区出现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簇集性丘疹、水疱,伴疼痛及瘙痒感,无发热,遂至外院诊治,住院期间皮损逐渐累及颈部。10-15至10-31日予“阿昔洛韦 0.3g po qd”、“普瑞巴林 1# tid”、“炉甘石 us qd”对症治疗,期间10-28出现右侧口角下垂、右眼闭合能力较左侧差、右侧额纹减少,予“甲强龙 80mg ivgtt qd”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签字出院。现患者右侧头部、面部下颌区、颈部可见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痂皮,疼痛明显,影响睡眠,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门诊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精神一般、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余,收缩压最高达150mmHg,平素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 2.5mg po 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150mg/12.5mg)po qd”控制血压,既往糖尿病病史7年余,平素服用“格列齐特 160mg po qd”控制血糖,既往痛风病史4年余,平素服用“非布司他 40mg po qd”降尿酸,否认冠心病及其他病史 , 否认传染病史、2017年曾因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其他手术及外伤史 、 否认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右侧头皮内、面部下颌区、颈部可见散在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痂皮,部分区域破溃渗出,皮损处皮温增高伴明显触痛,皮损不过体表中线。右侧口角下垂、右眼闭合能力较左侧差、右侧额纹减少。



入院后检查:
血常规: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12.94X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92.10%,血小板比积(PCT)0.57%,血小板计数(PLT)509.00X10^9/L,红细胞计数(RBC)6.13X10^12/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6.40%,白细胞计数(WBC)14.05X10^9/L。
生化全套:白蛋白(ALB)38.8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U/L,肌酐(CREA)111.4u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57.0ml/min/1.73m^2,葡萄糖(GLU)8.14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21mg /l,尿素(UREA)15.57mmol/L。
尿液分析 (2024-11-05):葡萄糖(GLU)56 ++++mmol/L,尿蛋白(磺基水杨酸法)弱阳性,蛋白质(PRO)0.5 +g/L。
粪便常规+OB (2024-11-05):粪便隐血阳性。
目前暂不能排除Ramsay hunt综合征症:目前已有面瘫+耳痛,今日完善耳鼻喉耳镜检查。
讨论:
针对患者外院治疗阿昔洛韦治疗根本剂量不足,导致患者病情在住院期间加重,延误,疼痛持续不缓解,在此和各位老师讨论。
1.抗病毒治疗:目前面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抗病毒应早期、足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做出相应调整,应首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伟,严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择溴夫定片。膦甲酸(二线用药):暂不作为首选。
2.止痛:指南上虽然针对带状疱疹使用止痛药物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治疗,但不应用在早期,首选还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布洛芬、吲哚美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可改为曲马多,再压不住就上羟考酮;出院后再使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止痛。
3.营养神经:临床上可加或者不加,个人感觉相当于安慰剂作用,不过还是建议加用。
4.糖皮质激素:早期老年患者、头面部的带疱建议还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减少后遗神经痛,可用3-10天。遗留神经痛患者可局部肉毒素治疗
5.其他治疗:局部治疗红外线、抗菌、止痛(外用)均可,丙球(根据患者经济情况)。
带状疱疹也可以不治疗,也能痊愈。
以上为个人见解,欢迎各位老师补充。

最后编辑于 2024-11-07 · 浏览 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