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医中药研究随想

药师 · 最后编辑于 2024-11-06 · IP 江苏江苏
820 浏览


目前中医中药已经被主要用于治疗西医定义的疾病,与西医西药治疗西医疾病的研究日新月异相比,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研究可以说是步履蹒跚。究其背后深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原因是中西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相差巨大,无可比拟。西医研究紧紧跟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疾病和药物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从而使许多复杂的多因素问题转变成了单一因素问题,待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极大地降低。例如肺癌,西医已经明确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前体病变、腺癌、腺性病变前体病变、腺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神经内分泌瘤NETs和神经内分泌癌NECs;其中NETs包括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NECs 包括SCLC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大细胞癌、肉瘤样癌(包括多形性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等)、其他上皮源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此外西医还搞清了部分肺癌的突变基因。由于搞清了突变基因的空间结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抗癌药物的研究也进入了快车道,靶向抗癌新药层出不穷,疗效越来越高,不良反应越来越低。

西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把复杂的问题降阶还原成数个子问题,再把子问题降阶还原成了数个单一问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待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复杂的问题得以顺利破解。近些年来西医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还原论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目前仍然依靠传统中医理论,借助于医师的感官和大脑研究疾病,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应用太少。仍以肺癌为例,中医把肺癌分成几个症型,如气虚型、阴虚型、气阴虚型、痰湿型等后,就再也不能降阶还原下去了,其结果是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几乎没有明显降低,研究者依然是如入迷雾森林,不知路在何方。

第二个原因是中西医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不可比拟。西医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技术几乎完全相容,所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没有任何阻隔。中医理论体系是从易经发展而来的,具有较大的封闭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容性甚差,两者之间不容易发生桥接。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医几乎没法把病因病机和中药的作用向微观层次降阶还原,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简单的问题转化成单一的问题,只能在宏观层面模糊把握。虽然“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但是宏观证候(外)与微观病因(内)是一对多的关系,举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常用的补肺阴药有十几味,据此可以说,机体肺阴虚至少有十几个微观病因,甚至可能更多。也就是说宏观症候同为肺阴虚的,其微观病因可能不同,此肺阴虚非彼肺阴虚。西医也存在类似情况,现在研究已经证明,组织学完全相同的肺腺癌涉及到十几个不同的突变基因,每个不同的突变基因都能导致组织学完全相同的肺腺癌。引入一个数学概念,中医的诊断就是面诊断,病因就在某一范围内,不清楚具体在那一点或那几点。既然搞不清症候的微观病因,怎么能精准选用药物?怎么能有较高的有效率?西医诊断是点诊断,清楚地知道病因在什么地方,选用药物目的性明确。

中医对中药的微观作用机理认识不清,所用药物的针对性差。中药的微观作用机理极其复杂,每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有效成份,而中药方剂少则几味中药,多则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其作用是极其复杂的,甚至一味中药就能改变一个方剂的作用。中药的作用已经具有了系统的特点——整体涌现性,即当数个个体组成一个系统时,这个系统就有可能出现每个单独个体所不具有的作用。中药作用属于“积木组合”,不是“砖块组合”,搭错了关键的一块,全部垮塌。

在不清楚微观病因病机和中药的微观作用的条件下,遣药组方形成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剂是一件困难的小概率事件。先贤们给我们留传下的每一个有效的方剂都是无数次失败换来的,值得我们珍惜,并善加利用。为方剂增减每一块积木(中药)都要十分谨慎,不是懂得了辨证论治和/或辨病论治就可以随意加减。

在搞清症候的微观病因病机和中药的微观作用机制前,中医中药治疗西医疾病普遍取得较大的进步是小概率事件。

肺癌 (442)
5 1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