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方向聊一聊大家都很好奇的舌侧正畸



“舌侧正畸”,顾名思义,托槽和弓丝都是在舌侧,正常情况下别人是看不到的,这种矫治器除了美观以外,在矢状向、水平向和垂直向也都具有与传统唇侧矫治不同的力学特点
接下来我跟大家细细的说一下:
舌侧矫治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神奈川齿科大学的Kinya Fujita教授于1968年提出。起因是很多patients提出了想将托槽粘结在舌侧来保证美观的想法。1979年他首次报道了蘑菇形弓丝在舌侧托槽中的应用
另外一个舌侧矫治技术的奠定者是美国UCLA的Craven Kurz教授,他在1975年宣称其坚信舌侧粘接的方丝弓矫治器是可行的
随着这个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和成熟,目前个性化舌侧矫治成为了主流。那么如何凸显“个性化”这三个字呢?
首先就是托槽的个性化,和唇侧不用的是,每个人舌面的轮廓都形态各异,所以根据patients的舌侧形态私人订制出一副托槽对于治疗真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不管是粘接稳的定性还是矫治力施加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通常要先对牙列进行取模,送到厂家生产个性化托槽,然后再用专门的模板进行粘接。舌侧托槽有CAD/CAM铸造和3D打印两种生产方式
其次就是矫治弓丝的个性化,考虑到人工弯制弓丝难度较大且椅旁时间较长,目前舌侧矫治的弓丝是由机器进行个性化弯制的
从三维方向说一说舌侧矫治的力学原理吧
1⃣️矢状向:在前牙区,舌侧托槽与阻抗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较唇侧小,甚至可以直接通过阻抗中心,这样一来,牙齿整体移动的可能性更高。这也就是说,对于前牙施加压力,前牙牙根可以很好的稳定在基骨内,可以做到很好的转矩控制,且实际的压低量会比较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舌侧矫治在打开咬合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内收的情况下,舌侧矫治就凸显出来它的劣势:内收合力在阻抗中心舌侧,前牙容易发生负转矩,即转矩丢失
2⃣️水平向:舌侧矫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扭转力。舌侧托槽间距短,弓丝硬,且为单翼托槽,故产生的顺时针转矩小于唇侧矫治,在纠正牙齿扭转方面不如唇侧矫治
3⃣️垂直向:垂直向上的区别主要在上后牙区。由于上后牙区阻抗中心更靠近舌侧面,所以在施加压力时,后牙更容易发生舌向倾斜。而唇侧系统中,后牙压低时牙冠向颊侧倾斜。这就意味着舌侧矫治压低后牙时,不仅能防止上颌后牙颊尖伸长引起的合干扰,而且还增强了骨皮质支抗



最后编辑于 2024-11-05 · 浏览 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