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
目的 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名,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
结果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hSSD(OR=3.510,95%CI=1.155~10.671,P=0.038)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
结论 SII、24hSSD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最后编辑于 2024-10-31 · 浏览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