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疾病治疗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弹响指,是指腕关节处拇长展肌 肌 腱和拇短伸肌 肌 腱肿胀 或狭窄。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女性多见,多由于反复活动拇指引起。另外,此病也往往出现在产后节段,可能由于激素水平改变以及母亲在举起婴儿时腕关节反复尺偏导致。
一、腱鞘炎的病因
1、过度劳损:如玩手机。
2、职业因素:如电脑操作、手工作业。
3、寒冷刺激。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腕关节桡骨茎突处肿胀、拇指活动时或者握拳时诱发疼痛,出现扳机现象,即患者活动拇指时出现锁定或者卡顿、部分患者也能注意到肌腱活动时的捻发音。并与大拇指活动相关。
(2)、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玩手机的年轻人也多见。
(3)、出现慢性疼痛,肌力下降,肌腱断裂可能发生,较少见。
三、查体
腕关节桡侧桡骨远端第一伸肌腱间隔处肿胀、压痛;屈伸拇指时该处可触及捻发音。
特殊查体:
1、 Eichhoff test:
拇指握拳,手腕偏离尺侧,试验结果为阳性,导致桡骨茎突疼痛。

2、Finkelstein’s test
检查者握住患者的拇指,手腕呈尺侧偏移,试验结果为阳性,引起桡骨茎突疼痛。

3、Brunelli’s test
保持手腕的桡侧偏移,用力外展拇指,肌腱相对腱鞘滑动,引起疼痛。

四、辅助检查
尽管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由临床病史结合查体诊断,但是仍然需要考虑拍 摄 腕关节前后位及侧位 X 线,以排除任何可能的骨质异常,如 桡骨 茎突 畸 形、肌腱炎的钙化等。
五、鉴别诊断
①拇指腕掌关节炎(关节处肿胀,关节挤压诱发疼痛);
②腕关节背侧囊肿(体表可扪及肿块);
③桡侧腕屈肌肌腱炎(该肌腱处疼痛,肿胀);
④舟状骨骨折(解剖位置鼻烟壶区压痛);
⑤交叉综合征(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与桡侧伸腕长、短肌腱交叉处发生肌 腱 炎);
⑥腕关节炎(活动时腕关节疼痛,X 线可鉴别)。
六、治疗
1、物理治疗:
(1)局部制动:前臂拇指人字支具固定(限制腕关节和拇指活动)。

(2)冲击波: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方法,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关节软组织粘 连。
2、药物治疗:
(1)口服与外用药联合: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扶他林乳膏。
(2)局部封闭:在局部疼痛处将进行药物注射,在较短时间内起到消肿止痛、缓解痉挛等作用。但是可以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注意切勿注入桡动脉浅支,否则容易出现桡侧三个手指血管痉挛或者栓塞导致指端坏死可能,注射次数尽量不要超过三次。
3、手术治疗:
局部激素注射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行腱鞘松解。手术治疗也是能从根本上解决腱鞘狭窄,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功能。但手术有感染、疤痕粘连等风险。
备皮和皮肤覆盖之前,第1背侧间隙皮肤充分浸润麻醉。在前臂近端放置止血带。沿拇短伸肌腱行斜行切口,但是也可行横向、斜行或纵向切口(图2)。纵行切口切开范围比较长,可产生皮肤瘢痕可与皮神经粘连效应。

图2:De Quereain腱鞘炎的手术治疗。A:皮肤切口;B:已显露腕背侧韧带;C:在其尺侧切开第1背侧间室;D:偶尔,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处于各自单独的间室。
锐性切开真皮层,避开感觉神经分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在头静脉浅面,桡神经浅支则更深在)。牵开皮缘,钝性分离皮下脂肪来显露第1背侧间隙肌腱上方的支持带。
找到狭窄的背侧韧带与腱鞘近侧的肌腱,在其背尺侧切开第1背侧间隙。拇短伸肌(EPB)腱在背部正中,可以根据其远端肌纤维的方向确定;拇长展肌(APL)腱在这一区域没有肌纤维。
外展拇指并屈腕,自肌腱沟中提起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如果不易游离,寻找有无其他异常肌腱与单独的间室。松解拇短伸肌后,拇长展肌一般会显露其隔膜或隔膜缺损。如果未见到拇短伸肌,沿着肱桡肌走行仔细探查间室表面。此处有一Y形的腱插入区,如果能看到这一解剖结构,松解此间室。有时隔膜非常明显,必须切除时注意不要损伤深部的桡动脉,桡动脉在此处正好跨过桡骨茎突背侧。
保证掌侧支持带始终处于松解的肌腱表面,防止术后掌侧肌腱半脱位。仅缝合皮肤切口,轻度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48h后去处加压敷料,如果需要,可再行其他敷料覆盖。鼓励立刻活动拇指与手,并且在可忍耐的范围内增加活动。不得强行屈腕,因为在术后两周内强行屈腕可导致肌腱半脱位。
七、日常护理
1、家务劳动时,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
2、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
3、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4、注意手部保暖,用温水洗漱。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如下图),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有关。部分与外伤有关。
临床表现
1、手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局部肿块隆起,生长缓慢,很少有疼痛或不适。个别发生于腕管或掌部小鱼际者,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出现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2、肿块呈半球形,豌豆至拇指头大小,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触之坚硬,有弹性,可有囊性感,基地固定,压之有酸胀或痛感。

诊断
1、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半球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
2、肿块生长缓慢,压之有酸胀或痛感,基底固定。
3、X线摄片示骨关节无改变。
治疗
1、腱鞘囊肿可以自消,但时间较长。
2、浅表囊肿可用外力压破、击破、挤破或用针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愈,但易复发。
3、局麻下用粗针头穿刺,尽量抽尽胶状液,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约5-10毫克,加压包扎,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愈,常复发。
4、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手术必须仔细将全部囊壁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的腱鞘、腱膜等组织,彻底切除。术后很少复发。复发者,仍可再次手术切除之。
1.开放手术
①麻醉成功后,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上止血带。
②以肿物为中心切开皮肤,切口可稍大,注意分离保护皮下神经组织。切开皮下筋膜和腕背韧带,解剖分离显露囊肿壁顶部,牵拉提起,用止血钳仔细剥离至囊肿根部。有的囊肿蒂部穿经肌腱与肌腱之间,手术中应小心地牵开肌腱,充分显露其蒂部。剥离过程中,囊壁一旦破裂,可用止血钳夹住破裂部位,以保持囊肿的充盈状态,这样比较容易分辨和剥离。如果破口太大,可将内容物擦干净,从肿物内壁探查其蒂部,再在其囊外分离至蒂部。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及其蒂部,对于蒂部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严密缝合蒂部,其二是扩大切除蒂部并旷置。
③缝合腕背韧带并关闭皮肤切口。视切口部位和切口大小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条,最后敷料加压包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