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耐药壁垒: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开辟非小细胞肺癌新治疗路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亚洲,EGFR基因突变在NSCLC患者中尤为常见,但这些患者往往会对标准治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产生耐药性。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最近,一项由中国科研团队开展的II期临床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
EGFR TKI是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疗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传统上,化疗是应对耐药性的主要手段,但其高毒性和患者耐受性差使得寻找替代疗法成为临床挑战。
研究亮点
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领衔的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期刊上发表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结果,这项研究探索了贝莫苏拜单抗(一种PD-L1抑制剂)和安罗替尼(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TKI)的联合疗法在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的效果。
核心数据结果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个月:这意味着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一半的人在9个月后疾病没有进一步恶化。
- 中位总生存期(OS)为28.9个月:这表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半能生存超过28.9个月。
- 客观缓解率(ORR)为25.5%:即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有所缩小。
- 疾病控制率(DCR)为87.3%:接近九成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无论是肿瘤缩小还是稳定。
安全性分析
在安全性方面,92.7%的患者报告了至少一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25.5%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1%,其中10.9%报告了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化疗治疗选择,对于EGFR突变阳性、对EGFR TKI耐药的NSCLC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与传统的化疗相比,这种联合疗法在提高PFS的同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结语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思路,即通过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打破EGFR TKI的耐药性。虽然还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但这一发现无疑为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Meiqi, Shi., Ping, Chen., Bin, Cui., Yuanhu, Yao., Juanyi, Wang., Tong, Zhou., Li, Wang.(2024). Benmelstobart plus an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positive advanced NSCLC after failure of EGFR TKIs therapy: a phase I/II stud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9(1), 0. doi:10.1038/s41392-024-01982-2
请注意,这篇文章是基于提供的导读内容撰写的,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建议阅读原文以获取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和分析。
最后编辑于 2024-10-19 · 浏览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