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寿命只有44岁?!!!
在医疗体系的大舞台上,护士们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他们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昼夜,都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这些白衣天使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职业挑战和困境。
护士们的工作远不止于打针、拿药、输液等日常护理任务。他们是病患的心理支持者,是医疗团队的协调者,是医院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这份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往往与他们的待遇并不对等。长时间的夜班、忙碌的工作节奏以及微薄的薪资,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他们的青春和健康。
护理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A型结构,即只有少数人能够晋升到管理层。这意味着大多数护士,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护士,面临着极大的职业风险。
两年前的最美逆行者
职业寿命停在了44岁
旬阳市某公立医院的案例是一个警钟,2023年至今12名年满44岁、工作经验丰富的在医院工作多年的护士或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离开了工作岗位。其中一些人称,在终止劳动关系时,只拿到了1万多元到2万多元不等的经济补偿金。因“到龄不续约”而被辞退,这无疑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冷漠回应。
为什么医生越老越值钱,而护士的职业寿命却只能停在44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护士的专业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卫健委已明确提出要提高护士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素质。这一要求虽然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但同时也给那些学历较低的护士带来了晋升的障碍。一些年长的护士,尽管在技能和经验上无可挑剔,但因学历问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以某医院科室的一位护士同事为例,她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护理技能,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知名大学的护理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她便被晋升为护士长,展现出了无限的职业潜力。
学历和技能的提升不仅是应对职业挑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长的关键。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护士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提升学历,还是提升护理专业技能?
其实都需要。只是在不同阶段,看哪个更优先。
专升本、升研究生,学历提升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大,帮你登上全新的台阶,职称晋升、职务提升、评优评先,甚至跨领域转行都有加持。但学历提升学制长,一般需要3~5年,部分还需要脱产学习。时间、经济上的花费都不少。
相较之下,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对职业帮助非常直接,立竿见影。可以很快在医院护士圈子里建立起自己的小优势,最快学习新知识、最快学习新技能。不管是国家政策落地还是医院推行的举措推行,都需要先行者、树典型,能最先抓住这些机会的人,自然会得到奖赏。
另外,护理专业技能提升伴随个人终身,借着政策东风多学一点,自己的职业优势就大一点。你可能不需要是跑得最快的,持续比身边人快一点点就够了。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通知
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升中医护理能力”作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的主要举措。
《计划》提出了2023~2025年的时间规划,这是主管部门落地推行政策的时限,同样也是短暂的政策红利期。
同样是政策红利,当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看看周围抓住那波政策红利,成功转型专科护士的人是不是早都跟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节选
对这事,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最后编辑于 2024-10-18 · 浏览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