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以人文之光照亮康复之路
提升患者体验
【608】以人文之光照亮康复之路
健康报,2024年10月14日(6)
标题-1:“肿”有港湾
标题-2:“肿”有安康
标题-3:“肿”有温暖
标题-4:“肿”有关怀
标题-5:“肿”有科普
--全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党委书记 吴永忠
护理部主任 张照莉
自《重庆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以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肿”有港湾、“肿”有安康、“肿”有温暖、“肿”有关怀、“肿”有科普等系列服务举措,让患者享受到更温暖、专业、便捷的服务。
“肿”有港湾
医院18个病区积极创建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区,5个病区获批人文示范病房。18个病区均根据专科特色,建立“一科一品”的护理人文病区品牌,科室的人文建设各有特色。
画卷舒展,色彩流淌,在外科楼21层甲状腺肿瘤科,患者可以共赴一场“给时光以生命”主题画展,让心灵在画作中得以栖息,感受那份独特的温暖与宁静。
在内科楼14层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患者在心愿墙写下天天开心、早日康复的愿望,希望如同种子般静静生长。
乳腺肿瘤中心在微波炉旁张贴了防烫标识,配置了微波炉防烫手套,确保患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医院的细心呵护;在卫生间内增设了生活挂钩,方便患者置物;夜晚,床头灯、呼叫铃、厕所灯上贴着的柔和夜光贴,如同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照亮患者的每一步。
在消化内科,每间病房的门外,都张贴着精心设计的暖心阳光语录,抚慰着患者的心,驱散不安与忐忑,激励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肿”有安康
医院构建“1﹢2﹢N”康复管理体系,28个科室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应用特色康复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从功能康复到心理康复的全程康复护理服务,实现“专科、专病、专护”,帮助7.75万患者重返社会。
长期受到“无声”困扰的患者可以在头颈肿瘤科语音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食管发音训练。康复训练师可教会患者利用食管上端作为新声门练习发声,实现语言交流的心愿。康复训练师还可线上为外地患者提供服务,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在胸部肿瘤中心,患者可以通过康复带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借助康复带自己起身。据悉,“多功能康复带项目”是医院近年开展的180余项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之一,获发明专利并成功转化502万元。
“肿”有温暖
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角色体验系列活动,医护人员以患者、家属视角体验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发现潜在问题40项,提出了20余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活动发现的问题,医院优化护理流程,开展患者生日会、术前编发、心愿认领等“肿”有温暖系列促进活动,满足患者多层次、个性化的就医需求。
甲状腺肿瘤科开办了“蝴蝶手艺坊”。每当“蝴蝶手艺坊”的活动开始时,病房里的气氛就会变得格外轻松。护士们和患者围坐在一起,交流着编发的技巧。举办这个活动是因为,一方面,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平躺时间长,从两边扎两个小辫,后脑勺不会受压,有利于术中过伸位摆放;另一方面,编发可以避免头发散乱在颈部周围,降低术后颈部感染的风险。此外,编发还能让患者变得更加美丽、更有自信。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儿童肿瘤病房,医护人员会为每位过生日的患儿举办惊喜生日会,并为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礼物。
“肿”有关怀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但癌症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怎样才能更好地纾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医院将心理痛苦列为肿瘤患者的第六生命体征,成立临床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筛查评估团队,建立“全面筛查评估-诊断性评估-专业评估”三层金字塔形筛查评估体系,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医疗信息系统,搭建起集心理评估、预警、干预与转诊、智能宣教、反馈、决策等为一体的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数字化管理集成平台,实现心理痛苦“评估-预警-干预-反馈-评价”全程闭环管理。全院心理痛苦会诊处理及时率由79%提升至96%,管理模式在37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获得第八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护理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医院门诊楼二楼的心理护理门诊每日都会接待有心理问题的肿瘤患者。近5年,心理护理门诊接诊近1万人次。
“肿”有科普
得了癌症怎么吃?化疗之后需要喝多少水?出现放射性皮炎怎么护理?癌症会遗传吗?……这些都是癌症患者常见的问题。但传统的口头健康教育或科普并不能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怎样才能高效、便捷地帮助患者获取疾病相关信息?
医院聚焦肿瘤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康复问题,创造了“157”路径式健康教育新模式,即构建1个平台(“云上”健康教育知识库)、区分5种类别(动漫视频、图文手册、健康讲座、实务指导和健康俱乐部)、通过7条途径(电视台频道滚动播出、掌上电脑推送、工作站系统推送、手机APP推送、公众号自助查阅、智能随访系统匹配推送、面对面宣教),开展健康宣教,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浅显易懂的解析,让患者及家属可以轻松、快速地掌握肿瘤相关护理知识,促进有效康复。
健康教育新模式推行以来,医院“云上”健康教育知识库查阅量近50万条/年。医院相关成果获得版权6项,完成相关科普视频28项,并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护理学会、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等专业协学会举办的相关科普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培养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不断深化人文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更多患者感受到尊重与关爱。
最后编辑于 2024-10-17 · 浏览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