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标配“十八反”药对?这药有点儿名堂。

发布于 2024-10-15 · 浏览 495 · IP 北京北京

近日,单位收到患儿家属投诉,称孩子服用在我中心处方的“小儿肺咳颗粒”后,“反映特别不好,又咳又吐”,“药品含胆南星和淡附片,这两个药品是有毒的,希望部门尽快检测并尽快暂停销售。”

针对患儿家属反映的问题,中心涉及的相应科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核查患儿诊疗记录、检验结果,以及药品采购渠道、存储条件等,可能存在风险因素的环节。结果呢,大家是虚惊一场:我们诊疗规范,用药适宜,采购合规,存储适当,患者出现“反映特别不好,又咳又吐”,初步判断可能为药品的不良反应。

不过,在核查药品信息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特殊的情况,小儿肺咳颗粒的成分中,除含有淡附片、胆南星外,还有“人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酒大黄、鳖甲、地骨皮、北沙参、炙甘草、青蒿、麦冬、桂枝、干姜、瓜蒌、款冬花、紫菀、桑白皮、黄芪、枸杞子”。其中,瓜蒌与淡附片这一组合,属于中药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中的相关药对。(《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标配十八反的药对,这还了得?

其实,反药是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本草经集注》:“相反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孙思邈则谓:“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均强调了反药不可同用。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反药同用可导致中毒等不良事件,如贝母与乌头同用。

此外,古代也有不少反药同用的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如《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妙处在此。”另古今反药同用的方剂也是屡见不鲜的。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同用治留饮;《千金翼方》中大排风散、大宽香丸都用乌头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景岳全书》的通气散,则以藜芦配玄参,治时毒肿盛、咽喉不利。现代也有文献报道用甘遂、甘草配伍治肝硬化及肾炎水肿等,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肯定了反药可以同用观点。

因此,小儿肺咳颗粒中标配十八反药对-瓜蒌与淡附片,并非绝对不行。

还有可以佐证的一点,小儿肺咳颗粒能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并上市销售,且被收录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也可以确定,其疗效肯定,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十八反理论为中药合理用药最为传统的配伍禁忌内容,亦被中医药教材和《药典》收载,是中医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处方合理性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历代医籍、医案医话、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实践中,十八反配伍应用从未停止过,可谓“应用之妙,在于一心”;且亦有通过相关研究证实了个别十八反药对配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尚未取得一致性定论。

所以,临床大家医案或药品说明书中,存在十八反药对,药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患者用药时,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随着中医药理论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十八反这一配伍禁忌内容,一定会不断地被补充、完善,进而去伪存真,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科学的中药合理用药理论体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十八反”词条。

2、李宁,李玲玲,李春晓,等.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J].中国药房,2019,30(04):513-517.

【一家之言,恳请指正。】

中毒 (45)

最后编辑于 2024-10-15 · 浏览 495

回复3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