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失眠药物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据估计,我国有 40% ~70% 的老年人存在失眠问题,其中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失眠症的比例是年轻人的 2 倍。老年人失眠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跌倒风险增加,影响机体的功能,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失眠患者,首选治疗方式是非药物治疗,但是如果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这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同时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代谢和排泄都与中青年人不同,老年人的治疗药物选择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1. 起始剂量为最低有效剂量;
2. 疗程尽可能短;
3. 可酌情安排间歇给药;
4. 尽可能选择半衰期较短和白天镇静作用较少的药物;
5. 能单用则不联用。
临床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按照作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主要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属于快速起效的催眠药物,半衰期短,能诱导睡眠开始,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
1. 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次日残余作用、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同时对于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老年失眠患者可推荐使用。
2. 长期使用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
3. 服用较高剂量的患者,起床后可能出现过度困倦;且长期或大量使用宿醉效果和耐受性会增加。
4. 唑吡坦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遗忘、头晕、镇静、头痛、恶心、幻觉及味觉倒错。
5. 右佐匹克隆和的佐匹克隆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口苦、头晕等,随着剂量的升高,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增加。
6. 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都有中枢抑制作用,大剂量服用或长期服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驾驶员或需要精神敏锐的人员,宜谨慎服药或用药后暂停工作。
二、苯二氮䓬类药物
主要有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三唑仑等。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的作用,能改善入睡困难、减少夜间觉醒、增加总睡眠时间。其中三唑仑由于其成瘾性和逆行性遗忘症发生率比较高,目前不常用于治疗失眠。
1. 由于会产生耐药、撤药后的戒断症状、宿醉效应、呼吸抑制、遗忘、增加痴呆和跌倒风险等不良反应,目前已不推荐作为老年人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如确有需要使用,应尽量短期使用。
2. 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戒断症状、停药反跳等,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
3. 会产生药物的肌肉松弛作用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起床时一定要防止跌倒和走路不稳。
4.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
5. 药物的半衰期较长,次日残余效应明显,会产生日间困倦。
6. 合并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和阻塞性睡眠障碍禁用。
三、褪黑素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阿戈美拉汀,具有抗抑郁和催眠的双重作用,能够改善抑郁障碍相关的失眠,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连续性。
1. 在 ≥75 岁患者中的疗效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2. 如果治疗 2 周后症状没有改善,可增加剂量至 50 mg 每次。
3. 所有患者应在起始治疗前检查肝功能。
4. 药物可导致肝损伤,尤其是转氨酶(AST、ALT)的升高,对伴有肝脏疾病风险的患者,用药需慎重。
5. 不良反应通常为轻 — 中度,多发生在开始治疗的 2 周内,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和头晕。
四、抗抑郁药物
常用药物有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等。具有镇静、抗抑郁的作用,主要用于失眠合并抑郁、焦虑症。
1. 多塞平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多见,如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还有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瞳孔散大、视力模糊、 腹胀、便秘、尿潴留、皮肤干燥、面部潮红等,老年人使用应谨慎。
2. 曲唑酮开始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疲乏、头昏、头痛、失眠、紧张和震颤、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老年人应注意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3. 米氮平体重增加的副作用相对明显,肥胖的老年人慎用。
最后编辑于 2024-10-13 · 浏览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