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 保障妇儿用药安全
标题:
标题-1:儿童合理用药需多部门协同
标题-2:产科用药需关注细菌耐药
,标题-3:制定儿童药品分剂量标准
精准高效 保障妇儿用药安全
健康报,2024年9月20日(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作会议致辞。肖范 摄
近年来,我国合理用药水平逐渐提升,但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问题一直是需要持续解决的。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2024年度经验交流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协办的妇儿用药分会场上,与会嘉宾围绕保障妇儿安全用药的主题展开分享交流。
标题-1:儿童合理用药需多部门协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表示,儿童用药剂量不是按比例将药物减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并不是成人剂量的缩小版。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有能力也有义务团结全国儿科同道,深入研究提升儿科合理用药能力的方式方法。
赵成松表示,合理用药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需要多部门协同。除了药学部需做出努力外,临床、护理、医务等部门也要参与,做到合理、规范、安全地用好儿童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研究型病房副主任王晓玲表示,临床药师团队在药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制定用药指南、开展用药教育、参与临床决策等方式,促进医生、护士、患者认识和重视合理用药工作。对儿科来说,在审核儿童处方时,临床药师要确保用药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要分年龄段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考虑药物和儿童患者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面对专业技能、协作与信任的考验,临床药师需深耕专业知识,为每一张处方提供坚实保障;借科技之力,推动药学服务向精准高效迈进,开启个性化治疗的新篇章。
标题-2:产科用药需关注细菌耐药
在面对细菌耐药问题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总体策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是借助药学人员专业知识,联合感染科、检验科等科室,对全院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指导。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夏宇曦介绍,该院建立了许多规章制度,以期保障合理用药。
夏宇曦以孕产妇为例介绍,该特殊群体的用药应作为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的重要关注内容,职能部门要响应临床特殊诉求,以处方点评为手段,以科室年度质控管理改进项目以及专项管理为切入点,考虑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剂量选择以及疗程设定等,加强整体监督反馈,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
标题-3:制定儿童药品分剂量标准
针对儿童药品分剂量管理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缪静表示,一要明确为什么要对儿童药品进行分剂量。基于儿童人群的特殊性,儿童用药不等同于成人用药。然而,儿童用药现在面临“三少”现象,即药品品种少、剂量规格少、药品剂型少。据统计,90%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二是制定药品分剂量团体标准。2023年,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发布药品分剂量操作规范的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药品分剂量操作的基本要求、操作规程、质量检测、储存与效期管理等内容,特别是在各种分剂量模式上提供了详细的可操作流程,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不良反应要特别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负责人成晓玲介绍,血友病是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遗传出血性疾病。该病多数是在儿童期发病,并且70%以上是关节出血。
成晓玲介绍,血友病药品管理模式应该有两条主线和五大举措。两条主线为:以药品为核心的闭环药物管理,和以服务为根本的全程治疗管理。五大举措分别为:药品遴选、药品指导、个体化精准用药、医药联合门诊、数智化管理。围绕这两条主线和五大举措,临床药师团队可以助力血友病患儿精准用药,最终达到“有药可用、用上好药、把药用好”的目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陆颖霞提到,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疾病。在合理诊断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治疗手段。用药时,医生需关注儿童的特殊需求。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别于成人,很多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与成人的差别较大。因此,在为儿童选择药品时,医生不仅需要考虑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还要关注不良反应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会议致辞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田超主持,学术交流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张顺国主持,圆桌讨论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郭鹏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GCP机构副主任贾运涛,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GCP办公室主任张建民,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朱增燕参与圆桌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副主任、肾内科行政主任、医务处处长贾晨光作会议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24-10-03 · 浏览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