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作者的精神患者检查提纲
兴奋躁动、木僵或敌对状态的不合作者多由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引起,也可能是非器质性精神障碍。对 这类患者,首先要尽可能收集详细的病史,并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全面的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上。如果无法进行详细 的精神检查,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缺乏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可能认为不合作的患者无法进行精神检查,这是不正确 的。其实,患者不合作正是精神症状充分发展的临床表象。
对于不合作的患者,主要依靠仔细观察和侧面了解来掌握其精神状况,重点观察一般生活情况、意识状态、情感活动及行为表现等。可以按意识、仪态、动作行为、面部表情、言语、合作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记录。
(一)一般表现
1.意识状态不合作患者意识状态的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一般可依据患者的自发言语、面部表情、生活自理能力及行为表现进行判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抓住患者有言语的时机,即刻检查来确定。注意,对于兴奋躁动者,特别是言语运动性兴奋时要检查是否存在意识障碍。
2.定向力
可通过自我和环境定向、自发言语、生活起居及对经常接触人员的反应情况大致分析定向力有无障碍。定向力障碍往往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
3.姿态
主要检查姿态是否自然、姿势是否长时间不变或多动不定,肢体被动活动时有何反应,肌张力情况等。
4.日常生活
是主动进食还是拒食,对鼻饲、输液的态度如何,大小便能否如厕,有无大小便潴留,睡眠情况如何。对于女性,还要观察其能否主动料理经期卫生。
(二)言语表现
观察是否存在缄默不语、欲言又止等。缄默不语者是否可用文字表达其内心体验与要求,字迹是否清楚,文字是否通顺,回答问题是否中肯。也可任其书写和涂画,观察其内容。兴奋者言语的连贯性及其内容如何,有无模仿性言语,吐字是否清晰,音调高低,是否用手势或表情示意。
(三)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
面部表情是否呆板、欣快、愉快、忧愁、焦虑等,有无变化,这些表情与周围环境有无联系,对工作人员及家属
亲友等有何反应。应特别注意无人关注时被检查者是否闭眼、凝视或警惕周围事物的变动,当询问有关内容时有无情感流露,观察有无精神恍惚、茫然及伴有无目的的动作。木僵者受到刺激(如强光、鼓掌等)时,注意其呼吸、脉搏、血压有无变化,有无颤抖、出汗、流泪表现,这些表现对于判断不合作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也有重要意义。检查中,还要注意情感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无不可理解的情绪爆发,如哭笑无常、病理性激情等。
(四)动作和行为
动作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本能活动亢进现象,有无蜡样屈曲、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及重复动作,有无冲动自伤、自杀行为,对命令的行为(如张嘴)是否服从等。还要注意被检查者对工作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态度有无不同。总之,不合作者的精神检查较为困难,必须耐心、细心、细致,反复观察言行和表情,特别要注意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是否相同。医护人员对不合作者要态度亲切和善,言语温和委婉,处理细致周到。
来源于《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
最后编辑于 2024-09-28 · 浏览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