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thopaedic Surgery 近两年发表退行性脊柱畸形文章精选
退行性脊柱畸形与骨密度、椎体塌陷等有关,背部椎旁肌肉的质量和力量也可能与脊柱后凸的进展有关,因此退行性脊柱畸形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的脊柱退行性畸形将造成脊柱矢状位失衡和生物力学改变、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甚至需要手术矫正以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本期为Orthopaedic Surgery 期刊近两年发表退行性脊柱畸形文章精选,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阅读引用。
文章荐读
Yinhao Liu MD, Lei Yuan MD, Yan Zeng MD, Weishi Li MD
虽然在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长期结构治疗后,远端关节问题(DJPs)的发生率较低,但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受影响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翻修手术。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DJPs相关的危险因素,以避免其在至少1年的随访中发生。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长时间内固定融合手术(≥4节段)的182例DLS患者。如果在最后随访中出现DJP,则将患者分为DJP组;无并发症的患者按年龄、性别、BMI按1:2匹配为对照组。对患者基线资料、手术变量、影像学参数、腰椎肌肉和脂肪变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较长的固定水平、较大的术前矢状垂直轴(SVA)和较小的骨盆倾斜(PT)与DLS患者DJPs的存在密切相关。棘旁肌的退行性变可能与DJPs的发生无关。对于DLS患者,术前选择合理的融合节段,评估患者矢状面平衡和脊柱-骨盆参数,可减少DJP的发生。

Zhibo Song MD, Zhaoquan Zhang MD, Xiaochen Yang MD, Zhi Zhao MD, Tao Li MD, Ni Bi MD, Yingsong Wang MD
随着人群总体寿命的延长,微创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手术应权衡风险和收益,需要长期临床结果来确定其优势和劣势。我们设计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长节段完全重建或短节段有限干预)治疗ADS患者的术后中期和长期疗效、手术并发症和再手术率。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ADS (Lenke-Silva III级及以上)患者。这些患者被分为长节段重建组(完全减压并畸形矫正涉及≥3节段)和短节段限制性组(症状性节段减压涉及<3节段)。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固定节段数、疗效、影像学参数、再手术率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随访时间、长期手术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节段完全重建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7.1±7.9岁,平均固定节段数为7.9±2.4个。短节段重建组患者平均年龄60.8±8.4岁,平均固定节段数1.4±0.5个。最后随访时,长节段重建组冠状Cobb角、腰椎前凸角、矢状平衡均优于短节段限制组。长节段重建组植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两组相邻节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长节段重建手术的风险、康复途径和费用,对于不能耐受长节段手术的患者,短节段有限干预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可以改善症状并保持中长期疗效,且不增加再手术率。

Zifang Zhang PhD, MD, Tao Liu MM, Yan Wang MD, PhD, Zheng Wang MD, Guoquan Zheng MD
近年来已有关于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椎体冠状位失衡(CM)影响的报道,但术前冠状位对齐相关参数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冠状位参数与脊柱侧凸和冠状位对齐的关系,并探讨DLS患者骨盆冠状面倾斜与冠状位对齐之间的关系。对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1例DL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记录。测量并记录冠状平衡距离(CBD, C7中心与S1中心绘制的垂线之间的偏移量)、大Cobb (MC)、小Cobb (FC)、L4冠状倾斜、L5冠状倾斜、冠状骨盆倾斜、顶部旋转和大曲度椎体。CBD≥30 mm为CM。所有参与者被分为A组(CBD≥30 mm)和B组(CBD < 30 mm)。比较两组者的基线和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和进一步的多元回归与逐步方法分析与大Cobb和CBD相关的冠状位参数。31例CM患者分为A组,130例CM患者分为B组。CM的发生率约为19.3%(31/161)。A组患者主曲线椎体较少,但根尖旋转和L4冠状倾斜较大。虽然MC (P = 0.426)和FC (P = 0.06)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但在A组中MC和FC的匹配度要小得多。骨盆冠状面倾斜与FC有显著相关性,而与MC、L4冠状面倾斜、L5冠状面倾斜的相关性较弱。CBD与L4和L5冠状面倾斜呈显著相关,与FC呈轻度相关。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4冠状面倾斜是MC和CBD的独立因素。Cobb主曲线相似时,主曲线中椎体越少,CBD越大。L4冠状倾斜可能与脊柱侧凸和CBD显著相关。冠状骨盆倾斜可能只是脊柱侧凸畸形的补偿之一,但直接影响CBD。

Yi-Bo Zhao MD, Yuan-Zhang Jin MD, Xiao-Feng Zhao MD, Xiang-Dong Lu MD, De-Tai Qi MD, Run-Tian Zhou MD, Xiao-Nan Wang MD, Hai-Feng Liu MD, Liang Chen PhD, Kun Xi PhD, Yang-Zhang PhD, Tian-Sheng Sun PhD, Shi-Qing Feng PhD, Zhi-Cheng Zhang PhD, Bin Zhao PhD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侧位腰椎椎间融合术(LLIF)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本研究通过观察和评估LLIF治疗DLS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和术后并发症,探讨LLIF治疗DLS的可行性、微创概念和益处。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LLIF治疗的52例DLS患者(男性12例,女性40例,年龄65.84±9.873岁)。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36项简短问卷调查)、影像学指标(冠状位:Cobb角与正中骶骨垂直线c7垂线[CSVL-C7PL];矢状位:测量矢状纵轴[SVA]、腰椎前凸[LL]、骨盆入射角[PI]、胸后凸角[TK])。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将患者术后及最后随访的上述临床评价指标及影像学结果与术前进行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Cobb角、LL角均明显改善。CSVL-C7PL、SVA、TK术后无明显变化,随访有明显改善。在术后或随访时间点PI均无显著变化。手术时间283.90±81.62 min,出血量257.27±213.44 mL。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21.7±9.8个月。与术前水平相比,术后和最终随访时VAS、ODI和SF-36评分显著提高。术后Cobb角和LL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CSVL-C7PL、SVA、TK术后稳定,随访时明显改善。PI在术后或随访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侧位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以及代偿性胸椎侧凸,具有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此外,出血少,创伤少,手术后恢复快。

Zhenguo Shang MD, Hengrui Chang MD, Jiaxin Xu MD, Wenyuan Ding MD, Hui Wang MD, Di Zhang MD
明确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椎旁肌(PM)的变化对评估脊柱侧凸的进展是积极的。本研究比较DLS不同冠状面亚型PM的变化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共84例DLS患者。根据冠状平衡距离(CBD)将患者分为三类:A型,CBD <3 cm,62例; B型:C7铅垂线(C7PL)向曲线凹侧移位,CBD > 3cm,6例;C型:C7PL向曲线凸侧移位,CBD > 3cm,16例。统计分析多裂肌(MS)和竖脊肌(ES)主曲线和分曲线顶端的脂肪浸润率及脊柱参数。应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了三种类型的PM变化不对称程度与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冠状面亚型DLS患者PM脂肪浸润存在差异。B型和C型患者的CBD与ES改变的不对称程度相关。

期刊简介
Orthopaedic Surgery(OS)是由天津市天津医院与Wiley合作出版的国内第一本英文骨科期刊。OS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国际期刊,专注于骨科技术和手术的各个方面,目前每年出版12期(月刊)。根据最新的2023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数据,期刊影响因子为1.8,位于骨科类杂志Q2区(61/136);2023 CiteScore为3.4,位于手术学杂志Q2区(160/551),骨科与运动医学Q2区(119/321)。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3年12月发布的期刊分区表,OS位于医学2区,骨科3区。
期刊特色
- 快速审稿:平均33天时间您会收到首次审稿决定。
- 开放获取:论文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和分享。
- 更大影响力:开放获取能给论文带来更多的引用。
- 质量保证:严谨细致的同行评审,保证学术质量。
- 全球编辑委员会:国际化编辑团队,确保内容的国际化和多样性。
最后编辑于 2024-09-23 · 浏览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