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波折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感染
病例信息
患者女,68岁,因“少尿5年余,发热1天”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完善相关检查,诊断“尿毒症”,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右动静脉内瘘,1天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至39.6摄氏度,伴寒战,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平时血小板低,80-90✖️10^9,长期口服“利可君”,既往有“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查体:右动静脉内瘘穿刺处红肿热痛
处理分析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CRP、炎症筛查两项、血培养、呼吸道病原体七项等检验检查,予以哌拉西林抗感染,更改穿刺点


1天后,血培养提示革兰阳性菌,等药敏结果,抗感染效果差,入院后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8.7至39.5之间,内瘘红肿变大,考虑存在脓腔,彩超引导下穿刺内瘘低回声区,无果



3天后血培养提示MRSA,患者仍反复发热,调整为利奈唑胺抗感染,后面体温正常了,坎坷的内瘘感染之路开始了
患者内瘘疼痛消失,红肿仍变大,彩超提示穿刺点有渗出,有破溃趋势,与家属谈手术治疗,患者家属同意






手术申请发了,术前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41,延迟手术,立刻输血小板,白介素-11用上,利可君继续,我每天给他换药,胆战心惊,就怕破了,怕感染侵犯血管壁,内瘘破了

最终皮肤破损了


后来内瘘红肿处憋下去了,但是慢慢的又鼓起来了,血小板上来一点,血红蛋白低下去了

总结与讨论
如果是内瘘穿刺点渗血,手术中修补血管,同时清创,当时觉着修补血管可能会得不偿失,但是病人内瘘、血液学指标没有好转,肿大不明原因,硬着头皮去做手术了,只有这样才能揭开谜底。
最后编辑于 2024-09-21 · 浏览 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