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三人行必有我师!
今天听讲座回来和顾老师一起坐的9051公交车。顾老师是于主任的老患者了。于主任连续三周讲了纷繁复杂的低血糖。顾老师就是因为反反复复的低血糖,而经常会和于主任打交道。所以这三周的低血糖讲座,顾老师一期也没有落下。他说主任在讲座中讲到的很多事情他都遇到过,有亲身感受!
路上恰巧遇到了顾老师的一个同事。从他们的聊天儿中,我了解到他的同事也是糖尿病患者。 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因为血糖很高,住院应用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的。 顾老师劝他的同事要经常住院检查一下各项指标,然后也要多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这个同事听了之后,不以为然,说他的血糖控制的还可以,所以不需要再到医院去治疗。顾老师自己带了连续动态血糖仪,也给同事讲述了动态血糖仪的好处,可以5分钟测一次血糖,可以随时监测自己血糖波动情况。
看到他的同事不以为然。我随口说了一句,单纯的血糖好,并不能确定你的糖尿病控制的好,控制好血糖只是治疗糖尿病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于是我们三人便彼此说起了我们自己的故事。顾老师首先说起初发现自己的血糖在7点几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在意。周围的人也没有人告诉他,血糖7点几就应该注意,这已经是糖尿病了。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因为工作忙还经常熬夜。吃饭不注意,导致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然后住院治疗,并且开始注射胰岛素。这个时候自己也开始注意了。但是平时运动量大,加上使用胰岛素,还有饮食方面,自己并没有合理的饮食方案。导致经常会有低血糖的出现。 顾老师因为在饮食上并没有使用糖尿病饮食。虽然量的控制上相对比较好。但饮食结构不合理,血糖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顾老师自己说这几天我在于主任这儿住院,于主任让我少吃碳水,以肉蛋奶菜为主。我在住院这段时间血糖一直很平稳。于是我和顾老师说,那你就按照于主任的说法做就行了。即便出院回家也要按照和在医院里一样的饮食方式才行,不能一出院就又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所以,特别建议住院的病人,住院不仅仅是缓解当时的不舒服,而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学会管理自己的疾病。

他的这位同事也说起了自己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也是因为血糖很高,到了医院先用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目前他并没有用胰岛素,吃着达格列净和二甲双胍。他在饮食上非常注意。总量不多吃。吃的是荞麦面面条或者是全麦面。吃水饺也是用荞麦面做饺子皮儿。然后放在锅里蒸饺。如果在外面吃饭,他会吃韭菜馅儿的水饺。自测血糖,韭菜馅儿的水饺吃七八个之后血糖不会升高。 当我和他说可以把碳水减一下,肉蛋奶菜八分饱时,他说他有蛋白尿,蛋白不能多。我和顾老师说,他的同事在饮食方面控制的不错。顾老师也连连称赞,以后要向他学习,把精细面改成荞麦面。 今天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荞麦也属于粗粮。如果你有肾的并发症,如蛋白尿。那么粗粮里面除了黄豆之外,其他的粗粮都属于劣质蛋白,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是不能用劣质蛋白的。所以荞麦面并不适合他的同事。 糖尿病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一个坑。

而我也和他们说起了我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听于文主任的糖尿病讲座?原因就是我身边的很多糖尿病病人,因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失去了生命。有一个病人就是一直注射胰岛素,但从来没有在饮食上控制过。她自己认为只要用上胰岛素就万事大吉了。吃饭从来不顾及。因为酮症酸中毒失去了生命。还有一位患者,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感觉,一舒服了就什么药也不吃了。结果出现了脑血管疾病,到医院里,医院给她做支架手术,结果因为是糖尿病人的血管,出现了大出血就没有回来。还有一位病人体重一百六七十斤,查出糖尿病之后从来不再去检查。只吃着二甲双胍,格列比嗪这些特别便宜的药。空腹血糖最少也要17,18点多。病程有十几年了,现在体重也就110 斤左右。眼脸也出现了水肿,我每次糖尿病随访都催促她到医院去检查,直到出现了脑梗塞才入院治疗,后来没有两年的时间病情加重也去世了。 这些病例让我意识到糖尿病特别容易加重恶化。像于文主任说的,糖尿病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无一不害。如此严重的疾病我们为什么还不引起重视呢?要想重视它,就要了解它,认识它。
顾老师和他的同事都是患糖尿病多年的老患者。对他们的病也非常的呵护。在饮食和运动方面,他们还是有很多误区的。所以糖尿病教育任重而道远。
我和两位患者一路交流得到的体会是,患者之间需要这一种同伴支持的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患者之间非常需要这种交流,但需要大家在专科医生现场科学的指导下交流,否则彼此也会把彼此误导。
当发现患者的这些知识有偏差时,需要有专业的糖尿病管理者的健康指导。 社区里的家庭医生应该是最贴近居民和患者的健康管理者。患者认识上的误区,家庭医生要随时纠正,同时要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教肓,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联想到自己日常的工作,我们建立的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这个管理小组如果组织学习,就应该是有家庭医生和患者共同商讨这个摸式,既包括同伴支持,又有医患交流沟通。彼此取长补短,取利避害。既增进了相互信任,又让患者正规治疗。 这些就要求我们的家庭医生,真正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真正了解糖尿病五驾马车的内涵。
糖尿病五驾马车: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最后编辑于 2024-09-21 · 浏览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