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皮瓣术后处理细节

发布于 2024-09-16 · 浏览 788 · IP 四川四川
iconhonghui498 已点赞

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游离皮瓣除外),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转移到另一受区创面后,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初期过程,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行蒂部切断术或蒂部修整等治疗。




img

皮瓣血运的观察  


1.皮瓣颜色的观察


皮瓣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又是最可靠的客观指标。观察时应注意避免干扰因素,如光线、皮肤消毒剂等的影响,将烤灯偏离或关掉,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瓣颜色,皮瓣上不涂碘伏等消毒剂。皮瓣色泽鲜红表明血运良好;皮瓣颜色变淡或苍白,应怀疑动脉发生痉挛或栓塞;皮瓣颜色青紫或暗红表示静脉回流受阻。

2.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用小指指腹或用棉签轻压皮瓣,正常情况下皮瓣受压处苍白,压迫解除后皮色在1小时~2小时转红润;若充盈反应缓慢或消失,则动脉供血不足或停止;若充盈快,则静脉危象的可能性大。


3.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


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瓣温度并与健侧对照,测量皮温的部位要固定。第3天~第5天2h测量1次,第6天、第7天4天测量1次。如情况正常,7天后停止测量。如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1次;如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伴有色泽改变,常提示有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处理。


4.皮肤的肿胀程度


肿胀程度可根据皮纹来判断,正常饱满且富有弹性,可见皮纹,如张力过高,皮瓣皮纹消失,色泽青紫,肿胀发亮甚至皮下出现水疱。正常皮瓣术后可有轻度的炎性反应,稍肿胀,为手术创伤所致,一般术后3天~7天逐渐消退;如观察到皮瓣肿胀,应查看敷料包扎是否过紧,皮瓣下是否有血肿压迫,可间断拆除 针缝线,清除积血和血肿。

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处理  


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包括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动静脉复合危象。


1.动脉危象的观察及处理


动脉危象在术后24小时~72小时易发生。因此,术后3天内1天观察1次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及肿胀程度,与健侧相对照,并详细记录。动脉危象表现为皮瓣色泽灰暗甚至苍白,皮瓣温度下降,皮肤张力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发生动脉危象后立即通知医生,查找原因 ,立即松解包扎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解除疼痛、烦躁、恐惧等不利因素,局部保暖,加快低分子葡萄糖酐用量,密切观察血液循环,必要时手术探查。

img

2.静脉危象


表现为皮瓣色泽由红润变为暗紫或暗红,张力高,皮纹消失,毛细血管充盈增快。静脉危象多见于静脉栓塞,或由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立即抬高患肢,皮瓣轻轻按压,促进静脉回流;给予换药,检查是否为敷料或血肿压迫所致,解除压迫,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减轻张力,静脉危象得以解除,必要时手术探查。



   




皮瓣术后康复之前需要知道怎样监测和管理皮瓣


1

皮温


img


皮温的变化已被证明是判断皮瓣血循环情况最为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肤温度约相差0.5℃~2℃,若比正常皮温相差低于3℃,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皮温突然增高超过正常范围,且局部有刺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提示有感染的可能。移植的皮瓣常用多层纱布覆盖,以防受外界温度影响。


2

皮肤颜色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主要观察移植组织肤色是否红润、苍白、红紫。若皮肤颜色变浅或苍白,提示动脉血供不足,有栓塞或痉挛;颜色大片或整片由淡紫红色转为青紫色,应考虑静脉血回流受阻。


3

肿胀程度


img


术后皮瓣都水肿过程,3~4d后皮瓣静脉回流可迅速改善而消肿。动脉血供不足皮瓣塌陷,皮纹增多;静脉回流受阻,皮纹消失,张力增大,表面光亮;有水疱或皮纹出血。


4

毛细血管反应




用棉签压迫皮瓣皮肤,使皮肤颜色变白后移去棉签,皮肤颜色即转为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s,如果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超过5s)或反应不明显,则可能是血液循环中断,立即报告医师处置。


5

术区整体观察


img


观察包扎外敷料完整性及渗血、渗液情况。较大皮瓣转移时要注意有无血肿。静脉回流不畅可抬高患肢,用手掌或手指由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动脉供血不足应放平或放低肢体;血管痉挛及时给予解痉、镇痛或扩血管药物等并做好保暖。


6

饮食指导


img


建议患者应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血管痉挛影响皮瓣成活。口周植皮者应避免患者吸吮,饮食可用注射器缓慢注入。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2】


血管危象:术后24~72h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术后当天每30min观察一次,术后1~3d每1h观察一次,无异常可每班观察一次。

静脉危象通常表现皮瓣毛细血管反应加快、皮瓣颜色加深(早期深红色,中期暗红色,晚期黑色)、肿胀质硬,用针头刺入皮瓣内5mm,有暗红色或黑色血液溢出,可抬高患肢,用手掌或手指由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打开敷料切口放血减低局部张力,每日生理盐水20ml+肝素钠3500单位滴皮瓣坏死部位,每2h一次;

动脉危象则表现为皮瓣毛细血管反应消失,皮瓣颜色苍白或灰暗,若针刺皮瓣后仍不见新鲜血液溢出,一旦确诊为血管危象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以免皮瓣坏死;同时给予补充血容量、保温、止痛、扩容抗凝等措施疏通微循环,改善症状。严禁吸烟!


img






康复介入时机



img


对于皮瓣而言,保证血运至关重要,因此,康复介入不宜过早。游离皮瓣术后动脉危象多出现在术后1~48h,术后48h内动脉处于麻痹期,容易发生动脉痉挛,术后48~96h动脉处于超敏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痉挛,术后96h后动脉进入恢复期,内膜逐步愈合。【3】





康复处理


1

运动康复

患者术后第4天在皮瓣血运良好的条件下,(PCA, patient-contralled analgesia帮助更好)可以开展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皮瓣移植区附近关节作被动活动训练(避免暴力牵拉),关节活动度以术中松解后关节活动度的70%~80%为限,每天2次,每次3组,每组活动5次,时间为30分钟左右。治疗期间VAS疼痛评分需在6分以下。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其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可致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故在进行康复操作过程中尽量集中时间,动作轻柔,减轻疼痛。【4】


2

理疗

同时术区行无热量超短波、磁疗或激光等非接触式理疗。术后两周考虑拆线,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情况调整康复治疗方案,适当增加关节主、被动活动训练,同时关注术区瘢痕增生情况及皮瓣的外形,按需介入压力治疗,或超声波治疗,以预防瘢痕增生及皮瓣塑形。

常用皮瓣、肌瓣、骨瓣、神经瓣的解剖学图谱.pdf (10.9 MB)
血管痉挛 (3)

最后编辑于 2024-09-16 · 浏览 788

回复12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