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以“点、线、面”解析白内障超乳手术

发布于 2024-09-16 · 浏览 1856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iconfarica 推荐

最近一段时间把白内障手术过程做了一个分步配音,在反复看视频和配音的过程中又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特别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手术层面,又让我延伸联想到点和线,而正是这些点、线、面构成了我们一个立体的完整的手术过程,把这些点、线、面理解并在手术中贯彻、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会让手术更规范、更安全、更快速、更效率。那么我们具体展开来说一说,手术中的那些点、线、面。

首先是点,器械的尖部就是点,所有利用器械尖部操作的就是点的操作,穿刺刀的刀尖,对应的是侧切口、主切口的穿刺点,穿刺点根据角膜形态、散光轴向、最佳操作等需求来选择好,需要精准定位,特别是屈光白内障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甚至需要更精密的仪器来定位。切口制作时辅助器械的对冲点也非常重要,能固定眼球,防止旋转,同时与给予穿刺刀一点相对的作用力,辅助切口的制作和完成。撕囊镊的破囊点,安全第一,不易裂向周边,按这个原则那么前囊中央应该是最佳选择,操作空间最大,且此处前囊最平坦。此外还有超乳针头核处理的埋核点,深浅和位置非常关键,选择的好会让核块一次完整劈开,可以考虑核块中央或稍后退一点埋核,注意保护前囊口,深度根据核的硬度,以达二分之一核深度为宜。三档吃核点一定是有厚核块存在,轻轻咬住拉回前房中央部位三档吃掉,配合劈核钩点与点的碰撞挤压会更轻松更节省能量,皮质壳的吸附点建议在前囊口暴露的皮质上,选最突出最厚的位置,吸附效果最佳,可以转动皮质壳到超乳针头前。核壳的吸附点一般在前囊口下,针头对面的位置,选择最厚的核壳,最安全,有时候核壳太硬太完整周边吸不上来,我们可能会把后囊上囊袋中央位置核壳作为候选吸附点。劈核钩的下钩点主要根据埋核点的位置来选择,最关键是成对角,与埋核点连成一条把核块中分的线,才能维持核块平衡不会旋转,并达到最佳分核效果,当然深度也很关键。水密切口的水密点位选择,冲洗针头抵住切口两侧的浅基质层,避免触及后弹力层等等。再延伸一下,器械是手术者手部的延伸,器械的握持点,发力点,掌部的支撑点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点。点的操作是基础,是定位,是支点,要求精准精确。

其次是线,点与点可以相连成线,在手术中有直线、斜线、弧线、切线、对角线等等。切口制作时朝向前囊中心的直线,对侧辅助器械的对角线,起到对冲、定位、尖部不偏斜的作用,眼球是圆形,两点不在对角线相对操作会有旋转,只有对角线能对眼球起到最佳固定效果,点破前囊后顺势划一个斜线以便起瓣,起瓣后按弧线走行画圆,利用切线的力量保持囊膜瓣不向外开裂,对角线利用的更多,切口制作时辅助器械在对角方向起辅助作用,超乳操作劈核时劈核钩跟超乳针头对角线的对冲操作,对角线位置能够固定住核块,对冲作用力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事半功倍,如果不是对角线操作就会出现力的偏斜和旋转,事倍功半。IA吸除皮质有顺前囊口下的切线吸除,也有拉到前房中央的直线吸除。点的操作是定位,是突破,是支撑,那么线的存在就是规划,就是切割,点与点连成线,每条线都按照规划把所在平面完成合理的切割,达到想要的效果,前囊利用弧线切线切割形成环形撕囊,核块利用对角线做直线切割,完成劈核碎核。

最后是面,根据眼球的组织结构,操作空间又分为了不同的层面,点和线可以认为是具体的操作动作,而面就是我们操作针对的结构和空间。实际上就是利用点和线的动作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操作,把不同层面所针对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的定位,线的切割,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的有结膜面、角膜面、内皮面、虹膜面、前囊面、囊袋内、后囊面等等,例如一个主切口制作,我们需要注意的点、线、面有这些:首先定位,确定主切口的穿刺点,注意穿刺点要高于虹膜平面,对侧有显微镊在对角线位置的固定和对冲点,然后穿刺进入角膜基质面,注意刀的平面与角膜平面平行,刀尖与前囊中心保持直线,才能在基质面中走行出长短合适不偏斜的隧道平面。延伸一下,隧道平面不能太高,离前囊平面太远的话,撕囊就有向下探的感觉,不利于操作,隧道平面不能太低,离虹膜平面太近就容易出虹膜,离前囊平面太近撕囊易扰动皮质。而撕囊操作就是利用点、线的特性在前囊平面操作,上不碰内皮,下不扰皮质,一旦远离这个平面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问题,破囊点的选择安全第一,中央一定是最安全的,然后利用斜线切线的力量撕囊并控制前囊口不向周边开裂,完成一个合格大小的环形撕囊,以点和线完成前囊膜的规划和切割。超乳时超乳针头首先找到合适的埋核点,深度尤为关键,突破皮质面核浅层,但一定不能穿透后囊面,进入合适层面后定住,作为支点、对冲点,然后劈核钩找到合适的下钩点,并下到合适的层面,最好核块层面,注意保护后囊面、前囊口面,钩住合适的点,可以是核块的赤道部边缘,然后与超乳针头在对角线上对冲用力,两点对冲回拉把核劈开一条线,超乳针头咬住核块回拉至前房中央位置粉碎吸除,这个层面也尤为重要,在前囊口下囊袋内囊袋中央吃核,离角膜内皮面最远,影响最小,离后囊最近,注意保护后囊,利用劈核钩还有皮质壳核壳作垫会更安全,超乳能量释放吃核如果是前囊口上甚至更高平面,那么对内皮面的影响会增加,硬核或者较长时间操作就会出现角膜水肿,但因远离后囊面,破囊几率相对较小。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囊袋内操作能更好的维持囊袋饱满度,前囊口水平上的操作,灌注液在前房循环多,囊袋内循环少,囊袋饱满度不一定很好,反而有不可预估的问题。

对于我们手术者来说,首先要有整体观,也就是把握术眼、甚至患者的整体情况,从点、线、面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做好对面的把握,我们在看过患者之后,结膜、角膜、前房空间、虹膜、前囊、晶状体内容、后囊等各个层面的情况了然于胸,脑海中自然形成一幅立体画面,然后手术就是利用我们的器械,做点和线的操作,以点做突破,点与点连成线,以线做切割,在各层面形成的空间内,对需要处理的层面或组织(前囊膜、晶状体内容物)作最佳处理,同时保护好需要保护的层面与组织,常规白内障手术的魅力在于全面掌控和游刃有余感受,非常规白内障手术的魅力在于未知预判、见招拆招,把非常规引到常规的轨道上来完成。

个人的一点认知,简单展开聊一聊。纵观白内障手术过程,双手的配合非常重要,切口制作时、撕囊时我习惯用显微镊夹持,虽然有时会有球结膜的损伤和出血,但我觉得它既能固定眼球、又能提供辅助操作,灵活性、安全性是最高的。超乳时双手配合的好,硬核能量也释放的少,再困难的局面也能一点点打开,当然离不开对脚踏的熟练控制和足够的耐心。而IA操作我反而习惯单手操作,面对毫无保护的囊袋,多一个器械在眼内就会分走一部分注意力,多一分风险,IA针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它自己解决。个人的一点观点,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白内障 (376)

最后编辑于 2024-09-17 · 浏览 1856

25 30 2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