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沪济教授:中国人群最新数据亮相 APLAR 2024!IL-17A/F抑制剂比奇珠单抗在中国人群a
本期梳理重点:
- 追本溯源:IL-17 抑制剂在 nr-axSpA 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数据亮相: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nr-axSpA 的最新数据,以及与全球总体人群相比的异同
- 面面俱到: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AS 的数据回顾,与 nr-axSpA 以及全球总体人群相比的异同
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风湿病学专业机构之一,第 26 届 APLAR 大会已于 2024 年 8 月 21 日至 25 日在新加坡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湿病学专家共同分享了领域相关的前沿进展及临床信息。其中,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作为风湿免疫领域的常见疾病,一直是 APLAR 大会中的热点话题。
axSpA 是一组以中轴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放射学阴性 axSpA(nr-axSpA)和强直性脊柱炎(AS)[1]。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发展,axSpA 患者也拥有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新的希望。其中,比奇珠单抗(Bimekizumab,BKZ)作为白介素(IL)-17 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之一,近日在中国正式获批 AS 适应症。其 III 期临床研究包括了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在内的 9 个全国多中心的参与,备受业内关注。作为比奇珠单抗全国的主要研究者,本期「U+时刻」内容特邀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为大家直击 APLAR 2024,深入解析比奇珠单抗在本届 APLAR 大会中展示的中国人群最新研究结果。


追本溯源:IL-17 抑制剂在 nr-axSpA 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近日,全球首个 IL-17A/F 双靶点抑制剂——比奇珠单抗在中国正式获批用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 AS 成人患者,徐沪济教授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表示期待比奇珠单抗未来能够获批治疗 nr-axSpA 和银屑病等其他适应症。
nr-axSpA 是一类尚未对骶髂关节造成实质性侵蚀性损伤的 axSpA[2],其显著特点是炎性腰背痛,可能伴有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症状,如肌腱附着点炎、牛皮癣、肠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等,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严重者可导致残疾[1,3]。
在过去几年中,axSpA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疾病的活动度[1]。生物制剂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治疗目标的达成。其中,IL-17 抑制剂是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治疗 axSpA 的一线生物制剂[1,4],代表药物有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比奇珠单抗等。
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均为 IL-17A 单靶点[5-6],而比奇珠单抗具有独特的 IL-17A 和 IL-17F 双重抑制作用(图 1)[7],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 IL-17A/F 双靶点生物制剂。相比于单独抑制 IL-17A,双重抑制 IL-17A 和 IL-17F 可能带来更深的炎症缓解和更强的抑骨作用,有望为治疗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靶向疗法[8]。
^截至2024年8月

图1:IL-17A/F 双靶点 vs IL-17A 单靶点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
(实线箭头:抑制作用;虚线箭头:部分抑制作用)
数据亮相: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nr-axSpA 的最新数据,以及与全球总体人群相比的异同
在今年的 APLAR 大会中,大家都特别关注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nr-axSpA 的数据,徐沪济教授作为该研究在中国主要研究者,在大会上重点介绍了这项研究的中国人群最新研究数据。
在比奇珠单抗 III 期研究 BE MOBILE 1 中,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比奇珠单抗 160mg 或安慰剂组。最初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在第 16 周时转为使用比奇珠单抗 160mg,结果显示比奇珠单抗对 nr-axSpA 患者表现出了长达 52 周的持续疗效,并且耐受性良好[9]。基于此,研究者们也对 BE MOBILE 1 中的中国人群进行了进一步亚组分析。
亚组研究共有 36 例中国 nr-axSpA 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比奇珠单抗组(n=18)和安慰剂组(n=18),35/36(97.2%)完成了第 16 周随访,32/36(88.9%)完成了第 52 周随访[10]。
有效性数据[10]:
第 16 周 ASAS40、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 第 16 周,相比安慰剂,比奇珠单抗 160mg 治疗中国人群 nr-axSpA 患者达到 ASAS40 的比例更高(38.9% vs 22.2%),达到 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的比例也更高(图 2)

*第16周的主要终点;†第16周的次要终点
图 2: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第 16 周的临床应答率
第 52 周 ASAS40、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 对于接受持续比奇珠单抗和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的中国 nr-axSpA 患者,疗效均持续改善到第 52 周,达到 ASAS40 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44.4% 和 50.0%(图 3)

图 3:持续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第 52 周的临床应答率
第 52 周 ASDAS
- 第 52 周,87.8% 的持续比奇珠单抗治疗患者和 83.3% 的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患者实现了 ASDAS 低疾病活动度(LDA;ASDAS<2.1)(图 4)
- 第 52 周,53.1% 的持续比奇珠单抗治疗患者和 56.6% 的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患者实现了 ASDAS 临床缓解(ID;ASDAS<1.3)(图 4)

图 4:持续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第 0、16、52 周的 ASDAS 应答率
安全性数据[10]:
- 4 例(11.1%)患者出现非严重、轻度或中度的癣菌感染;无其他真菌感染报告(包括念珠菌)
- 13 例(36.1%)患者出现肝脏相关的 TEAEs,但大多数(12/13)为短暂性肝酶升高,无一例导致停药
- 未报告确诊或可能的机会性感染、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葡萄膜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自杀意念或行为、死亡的病例
中国人群 vs 全球总体人群[9-10]:
徐沪济教授表示,将比奇珠单抗治疗 nr-axSpA 的中国人群数据与全球总体人群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中国人群第 52 周时达到 ASAS40 的比例低于总体人群(44.4% vs 60.9%),但持续使用比奇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的比例高于全球总体人群(87.8% vs 61.6%)、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也高于全球总体人群(53.1% vs 25.2%);与全球总体人群相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9-10]。同时,比奇珠单抗在中国人群中未发现口腔念珠菌感染[10]。
面面俱到: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AS 的数据回顾,与 nr-axSpA 以及全球总体人群相比的异同
徐沪济教授提到,去年也在 APLAR 大会中介绍过比奇珠单抗的另一项重要研究——BE MOBILE 2 ,这是一项在 AS 患者中开展的 Ⅲ 期研究,结果显示比奇珠单抗对中国AS 患者表现出了长达 52 周的持续疗效,并且耐受性良好[9]。
中国人群亚组研究共有 44 例中国 AS 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比奇珠单抗组(n=27)和安慰剂组(n=17),43/44(98%)完成了第 52 周随访[11]。
有效性数据[11]:
第 16 周 ASAS40-TNFi-naϊve、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 第 16 周,相比安慰剂,比奇珠单抗 160mg 治疗中国人群 AS 患者达到 ASAS40-TNFi-naϊve 的比例更高(45.0% vs 14.3%),达到 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的比例也更高(图 5)

an=14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20随机分配到比奇珠单抗组;bp=0.073;cp=0.004;dp=NE;ep值=0.014
图 5: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第 16 周的临床应答率
第 52 周ASAS40-TNFi-naϊve、ASAS20、ASAS PR、ASDAS-MI、ASAS 5/6
- 对于接受持续比奇珠单抗和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的中国人群 AS 患者,疗效均持续改善到第 52 周,达到 ASAS40-TNFi-naϊve 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55.0% 和 71.4%(图 6)

an=14 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20 随机分配到比奇珠单抗组
图 6:持续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第 52 周的临床应答率
第 52 周 ASDAS
- 第 52 周,62.4% 的持续比奇珠单抗治疗患者和 61.6% 的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患者达到了 ASDAS 低疾病活动度(LDA;ASDAS<2.1)(图 7)
- 第 52 周,32.6% 的持续比奇珠单抗治疗患者和 32.2% 的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患者达到了 ASDAS 疾病缓解(ID;ASDAS<1.3)(图 7)

图 7:持续比奇珠单抗 vs 安慰剂/比奇珠单抗转换治疗:第 0、16、52 周的ASDAS 应答率
安全性数据[11]:
- 共有 2 例患者发生 3 起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中耳炎、晕厥和蜂窝组织炎,未发现口腔念珠菌感染
- 未报告确诊或可能的炎症性肠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活动性结核病、新冠肺炎感染或死亡的病例
最后徐沪济教授总结道,比奇珠单抗治疗中国人群 AS 和 nr-axSpA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保持一致,>80% 的 nr-axSpA 患者和 >60% 的 AS 患者实现了 ASDAS 低疾病活动度(ASDAS<2.1),>50% 的 nr-axSpA 患者和 >30% 的 AS 患者达到ASDAS临床缓解(ASDAS<1.3);安全性均与全球总体人群相当,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等.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17(2):151-160.
[2] 叶超群,等.中轴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康复实践指南(2023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8(11):1248-1259.
[3] 许晓洋,等.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治疗模式与疾病负担研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3,(10):140-149.
[4] Ramiro S, et al. ASAS-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2022 update. Ann Rheum Dis. 2023 Jan;82(1):19-34.
[5] 司库奇尤单抗产品说明书.
[6] 依奇珠单抗产品说明书.
[7] 比奇珠单抗中文说明书.
[8] Glatt S, et al. Dual IL-17A and IL-17F neutralisation by bimekizumab in psoriatic arthritis: evidence from preclinical experiments and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hat IL-17F contributes to human chronic tissue inflammation. Ann Rheum Dis. 2018 Apr;77(4):523-532.
[9] Baraliakos X, et al. Bimekizuma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52-week efficacy and safety from the randomised parallel phase 3 BE MOBILE 1 and BE MOBILE 2 studies. Ann Rheum Dis. 2024 Jan 11;83(2):199-213.
[10] Bimekizumab in Patients from China with Active Non-Radiographic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52-Week Results from BE MOBILE 1
[11] Bimekizumab in the Chinese Sub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Radiographic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52-Week Results from BE MOBIL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