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600】新疗法、新肿瘤、新重症 —— 肿瘤患者的围治疗期安全如何保障?

发布于 2024-09-09 · 浏览 2111 · IP 浙江浙江

按:

这文章,理念很新,站位很高,,通读一遍,很有收获。

理念如何提升和统一,业务技术,如何同质化。还有一个难题:医疗的钱,承受能力的大小。有公费医保支撑的,减少家庭经济承受的压力。但承受疾病的痛苦,却是一样的。遇到实际情况,难度不少。


2024-09-09;17:20,收录,辛老师


【600】新疗法、新肿瘤、新重症 —— 肿瘤患者的围治疗期安全如何保障?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4年7月19-21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天津市第七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天津市第二届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医学大会肿瘤重症患者围治疗期不良反应救治新进展研讨会”在天津顺利召开。大会贯彻“整合、同质”的主题理念,邀请肿瘤重症医学领域国内知名专家,交流探讨肿瘤重症医学和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心得,推动了肿瘤重症医学新质生产力探索和多学科协作发展,为打造肿瘤重症医学高地、提升各医院肿瘤重症医学专业整体水平作出了应有贡献。

 

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王东浩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专访,就肿瘤重症医学理念和实践发表了真知灼见,并分享了其在肿瘤重症和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方面的管理经验。本报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期能为广大读者带来获益。

 

 

 

Q1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整合、同质”,请您谈谈这一理念在肿瘤重症医学中如何体现?

 

王东浩教授 说到“整合、同质”这一理念首先要回溯到“肿瘤”和“重症”。本次会议中,无论是领导致辞还是专家报告,都在不同层面提到了这一理念,也就是要让不同的患者群体都能够经过救治,最终实现康复、生活质量提高和生存期延长。

 

可以看到,对于肿瘤重症患者,现在的理念和20年前早已不同。近年来,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可持续治疗的慢性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肿瘤科医生和重症医学科医生更应该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肿瘤的治疗

 

肿瘤患者自身除了肿瘤之外,通常还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肝肾疾病等。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时,除了产生抗肿瘤效果或多或少也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一旦加重,成为重症状态,同样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经常提到如何降低肿瘤患者的非瘤病死率,这也是临床医生至今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就迫切需要肿瘤重症医生具备整合医学的理念,运用好中国抗癌协会樊代明理事长所提倡的“以患者为整体观”的理念,即要在肿瘤治疗中考虑患者的全身状态,甚至社会状态、家庭状态、环境因素等。

 

此外,医生在抗肿瘤治疗之外,还要具备临床的“三基三严”能力以及多中心、多学科协作能力,来更好地践行整合医学理念,以整体观、大局观处置患者,从而实现肿瘤重症患者疗效更优、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的最终目标和追求。

 

以上是我对于“整合、同质”这一理念的理解,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

 

 

 

Q2 随着肿瘤临床诊疗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东浩教授 正如我在大会报告中所讲,在1999年,欧美等地区的重症指南中特别指出,血液系统肿瘤或者有远隔转移的肿瘤不建议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因为在那个年代,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所以即使收入ICU治疗,最终也达不到很好的救治效果。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尤其是肿瘤学科的进步,肿瘤治疗日新月异,肿瘤救治理念也发生了变革,比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和日本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此逐渐发扬光大,免疫治疗得以大量用于临床,使得很多肿瘤患者、即便是很晚期的肿瘤患者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肿瘤的治疗终点也就此发生变化,成为一个持续治疗的慢性疾病。因此,这一次肿瘤治疗的目标是为了下一次的抗肿瘤治疗,当下的抗肿瘤治疗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能够在整个肿瘤患者围治疗期内,保障患者安全。

 

如前所述,很多抗肿瘤治疗可能存在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这就要求重症医学科医生和肿瘤科医生一定要互相协同、互相配合。肿瘤科医生为患者选择一个最精准、最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同时重症医学科医生做好保驾护航、协同工作,保护好患者的脏器功能,并预防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脏器损伤、感染、内环境紊乱等风险,来确保患者安全。此外,我们还要有很好的沟通配合机制,来应对诸多新型抗肿瘤治疗药物或是联合治疗方案的出现所伴随的新的、无法预料的并发症。

 

也正因如此,我的大会报告主题“整合、同质”,结合“新疗法、新肿瘤、新重症”的理念,和肿瘤科医生一起去面对、去解决这些问题,来确保肿瘤患者在围治疗期的安全,最终让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Q3 您在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和肿瘤重症的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广大同道分享?

 

王东浩教授 我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够将“整合、同质”这一理念传递给各位参会同道。

 

整合,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整体观评价患者,来达到协同治疗的目标。从根本来讲,肿瘤重症医学科医生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救治的是重症患者的利益,并且是以重症医学的理念和思维体系去治疗肿瘤患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肿瘤重症医生一定要遵从重症医学相关的思维体系理念,去救治患者、评价患者,并开展相关的工作。

 

肿瘤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除了要有重症医学“三基三严”相关的理论基础培训,更要了解肿瘤患者,比如肿瘤患者的救治流程、救治方案,包括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相关不良反应等,也就是既要懂重症也要懂肿瘤。“肿瘤的重症,重症的肿瘤”,这是对肿瘤重症学科的要求,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同时,重症医学对于一些危重症,比如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指南共识和诊疗规范,我们的医生一定要遵守相关流程和规范,将理念落实到临床的具体实践中去。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如何做到“同质”?首先,一定要深入学习、夯实基础。大会中多次提到最新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第一时间筛查出高危患者,第一时间作出危重病的诊断和评价,为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其次,年轻医生应按照规范要求实施临床诊疗行为。随着医保政策的改变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落地实施,我们更要遵守标准流程规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浪费或支出。同时,遵守流程规范也减少了ICU获得性诊断,能够更好地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花费,更好地实现同质化管理。

 

而且,当前新的重症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患者的诊治流程以及数据采集等更加便捷、精准,对质控数据的抓取既快又准,有助于病例的保存筛查和今后临床科研的开展。因此,未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一定能够助力肿瘤重症医学等多学科的高速发展。我也坚信,在未来,肿瘤重症工作一定能够再上一层楼,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既是肿瘤的重症,也是重症的肿瘤。”肿瘤重症医学秉承“整合、同质”的理念,支撑着肿瘤学科的发展,也体现了医学发展带来的肿瘤治疗认知的变革、肿瘤患者治疗结局的优化和肿瘤医生所面临的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正如王东浩教授所讲,肿瘤重症医学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医院、学会以及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托起肿瘤患者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东浩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编辑)

 

 

 

肿瘤周刊2024年8月08日B版 (2).pdf

高血压 (711)

最后编辑于 2024-09-09 · 浏览 2111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