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浙江省肿瘤医院:智慧赋能 打造全程管理新模式

发布于 2024-09-05 · 浏览 830 · IP 浙江浙江

药学服务看浙江 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

浙江省肿瘤医院:智慧赋能 打造全程管理新模式

健康报,2024年8月30日(5)


浙江省肿瘤医院

副院长 朱滔

药剂科主任 方罗

药剂科主任助理、临床药学负责人 丁海樱


img

图为该院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指导用药。 周陈西 摄


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的增多和高质量研究证据的层出不穷,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如何规范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也成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等多份文件,要求对医疗机构的抗肿瘤药物进行全过程管理。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在抗肿瘤药物的智慧化、全程化管理中不断创新,构建了有药可用、有径可管、有证可循、有靶可依的管理体系。


标题-1:有药可用 多维度保障可及性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新药、价格昂贵药品,存在大量的院外药品使用需求,包括国谈药品、临时用药、自备输注药品、外配药品、慈善援助药品、临床试验用药。如何准确遴选、分层配备、同质管理,从而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是工作难点。


在药品遴选上,医院从引进需求评价和药学技术评价两大维度构建了抗肿瘤药物遴选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临床治疗需求、政策需求,涵盖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等维度,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多层次配备。以打通国谈药品进院“最后一公里”为例,医院构建评价体系,开发国谈药品医嘱系统,精准适配国谈药品适应证,确保患者享受政策红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品金额增加。目前,医院抗肿瘤国谈药品的院内配备率达94.6%,做到“应配尽配”。


针对“双通道”国谈药品、临时用药、患者自备药品、外配药品、慈善援助药品、临床试验用药,医院开发了信息化软件,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内实现了对上述院外药品的同质化管理。在用药患者精准管理方面,例如慈善援助药品、临床试验用药等,医院均能实现获赠患者或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及其数量的点对点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协同化、监管化的“四化”管理,与院内药品在准入管理、药品管理、物流管理、医嘱开具、事前审方、事后点评等环节实现同质化管理,切实保障用药可及性,提升肿瘤患者用药安全性。


标题-2:有径可管 强化闭环管理


医院建立了“药品引进—分级管理—采购/储存—属性设置—处方权管理—医嘱开具—前置审方—调剂配置—转运—给药—监护—点评—监测—异动分析—提升改进”的抗肿瘤药物闭环管理路径,筑牢抗肿瘤药物使用安全防线。


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是《办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办法》建议根据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医院相应制定了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并实时更新,每年对医生进行抗肿瘤药物知识的培训并开展考核,综合医生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考核情况授予相应等级的处方权。医院将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医生处方权限维护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医生根据处方权限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肿瘤药物。


自2012年起,医院引入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和前置处方审核平台,严密构筑“前置软件拦截﹢审方药师审核﹢调剂药师复核”的三道“防火墙”。截至目前,医院累计自定义合理用药规则6700条,年拦截不合理医嘱1.5万张。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医院保障了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


标题-3:有证可循 构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体系


在肿瘤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为此,医院构建了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体系,通过备案申请途径和临时申请途径满足不同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需求。尤其是临时超说明书用药申请途径为后线治疗时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且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的患者提供了路径。同时,医院进一步明确国外说明书、权威指南、临床研究的范围及证据质量要求规范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证据的纳入标准,进而逐步形成涵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纳米抗肿瘤药物等药物的院内合理使用指导意见。


针对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过程中因循证证据信息量大、信息时效性强、临床药师配备不足所致循证效率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医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循证评估体系,实现了基于关键词的生物医学研究文献的自动检索、信息提取、循证评估、决策建议等功能,以自动解析肿瘤诊疗指南和临床研究证据,进而提高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效率。同时,医院建立《抗肿瘤药物拓展性临床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循证系统技术规范》,促进不同层级医院智能化与同质化发展。


标题-4:有靶可依 首创靶点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对于特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表达敏感分子靶点是其获益的重要决定因素。《办法》和《指导原则》均要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或药品说明书中明确需要患者进行靶点检测的靶向药物,在其使用前均要经靶点基因检测。为此,医院率先建立了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检测管理系统。


医院建立了新型抗肿瘤药物靶点检测需求目录,重点关注同一药物检测需求或靶点因病而异的情况,参考国内外药品说明书、权威指南共梳理200余条靶点检测需求。针对在无法获得靶点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进行靶向治疗的难点问题,医院建立了明确的靶点检测管理与医嘱/处方开具路径,尤其针对特殊的临床需求明确了在无相应靶点检测信息的情况下允许使用靶向药物的条件,同时加强了患者知情同意的管理。

最后编辑于 2024-09-05 · 浏览 830

1 2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