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院长说|老有所养,要有坚实的“医靠”作保障

发布于 2024-09-04 · 浏览 2105 · IP 浙江浙江

院长说|老有所养,要有坚实的“医靠”作保障


张磊 医师报 2024年07月15日 15:18 吉林


本文作者: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院长 张磊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超2.9亿,占全国人口21%;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守好“夕阳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社会愿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复杂多样,不仅需要生活上的悉心照料,更离不开及时、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长期临床或居家照护。因此,构建一套形式多样的以坚实“医靠”为保障的养老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


01,     医养结合共筑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对医养结合认识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新模式。这种合作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权益,完美体现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医疗机构能够定期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有效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则能为医疗机构带来稳定的病源,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紧密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医疗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医疗与养老的结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持续与养老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保障医养结合工作的落地生根,这种模式既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更要在全域内统一服务标准、服务模式,细化至“一老一策”模式,即在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后,充分调研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结合每位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管理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也加大了医疗机构自身建设的力度。只有建立并巩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目标,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全面、便捷的健康服务。


02,     拓展自身养老服务领域   

除了与养老机构合作外,许多医疗卫生机构还主动拓展服务领域,直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这些机构通过设立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等特色科室,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但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还有盲点。医养结合分为医和养,大部分医疗机构依然停留在提升医疗技术、科室设置齐全等“误区”内,而在老年人医疗的需求中,养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如何养、如何结合正是医疗机构的短板。

这就提示,医疗机构在探索医养结合的路径时,应强化在诊疗过程中为老年人增添预防保健、心理疏导和营养指导等服务项目。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便捷服务。此外,医院需要不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才能增进医疗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3    养老机构整合医疗资源   

在医养结合政策的深入实施中,公立医院要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养老机构整合医疗资源,或内设医疗机构,或与邻近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以构建全面的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必须成为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首要基石。这些法规不仅为养老机构划定了清晰的“法律边界”,还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引与监管标准,确保所有服务活动均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高效运行。

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应确保服务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详尽的规章制度、严格的质量监控与持续优化机制,以实现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成长与资质管理,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确保每位医务人员均持有合法有效的执业资格,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可靠的医疗服务。

在内部管理上,养老机构需强化制度执行力与监督机制,确保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维护状态,运行稳定可靠。在监督检查上,应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检查和年审。在风险管理中,要建立医疗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提前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此外,还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04    促进医疗服务触角延伸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为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提供了政策指引。鉴于我国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一政策尤为关键。目前全国多地已试点家庭病床服务,通过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就医难题,减轻了经济负担。然而,家庭病床仅是医养服务延伸的初步尝试,尚需构建更全面、周期性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有望成为关键推手,借助“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可打破地域限制,构建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与个性化。同时在基层医护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时,更要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进修,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也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此外,医养服务的闭环还需通过服务衔接与资源整合来实现。只有将家庭病床服务与长期照护、养老护理等服务形式相衔接,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医养服务,形成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医养服务模式,确保老年人在医疗、护理、康复及生活照料等方面得到全方位覆盖,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



排版:张晶

编辑:欣闻

审核:陈惠

最后编辑于 2024-09-04 · 浏览 2105

1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