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规培结业考试】骨折
神经损伤与畸形
- 垂腕垂指畸形:桡神经损伤
- 拇指内收畸形:尺神经损伤
- 爪形手畸形:尺神经损伤
- 骨间肌萎缩畸形:尺神经损伤
- 猿手畸形:正中神经损伤
- 足下垂畸形:腓总神经损伤
肱骨
- 肱骨干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伸指伸腕功能均会出现障碍。
- 由骨折端的挤压或挫伤引起的不完全性桡神经损伤,一般于2~3个月后恢复,如无神经功能恢复,再行神经探查。
-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约占90%,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
- 小儿外伤后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原因是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前倾角。
- 肱骨髁上骨折若合并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易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常发生的畸形是肘内翻畸形。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易损伤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组织水肿,导致前臂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造成正中神经损伤。
-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一般采用外固定将肘关节固定在肘关节屈曲40°左右位。
- 肱骨外科颈骨折为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接处,易发生骨折。
- 肱骨外科颈骨折易并发腋神经损伤。
- 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即外展60°~90°,前屈30°~45°,外旋15°~30°。
- 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是肘外翻,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感觉麻木常为首发症状。
- 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是制动、休息。
前臂
- 典型的银叉样畸形见于Colles骨折。
- Colles骨折和Smith骨折是桡骨干骺端骨折,均不累及关节面,骨折线累及掌侧或者背侧关节面者为Barton骨折。Monteggia骨折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Galeazzi骨折为桡骨中下l/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 Colles骨折远端的典型移位是远侧端向桡、背侧移位。
- Colles骨折的典型体征:常表现为侧面看呈“餐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应固定于掌屈尺偏位。
- 桡骨远端骨折后出现“银叉样”畸形,是远端骨折端向背侧移位,造成掌倾角消失或变负。
- 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绝大多数能通过手法达到复位,复位后需石膏外固定。
- Smith骨折:桡骨骨折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
- 尺桡骨骨折继发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可造成爪形手畸形。
- 桡神经在肘部分支以下损伤,引起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以及其他4指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障碍,但无垂腕畸形。
- 尺神经支配手蚓状肌、骨间肌和拇内收肌及尺侧皮肤感觉。
- 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拇指外展功能障碍。
-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致。
- 腕管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Phalen征阳性。
- 前臂双骨折易导致旋转功能障碍。
股骨
股骨干
- 股骨干上1/3骨折,近折端呈屈曲外展外旋位,远折端的移位方向是向内、向后,向近端移位。
- 右股骨干上1/3骨折,牵引治疗时的最好体位是大腿外旋外展,髋屈曲位牵引。
- 股骨干中1/3骨折,常因内收肌群的牵拉,使股骨向外侧成角。
- 股骨下1/3骨折,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 成人新鲜股骨干闭合性横断骨折,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 成人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时首选带锁髓内钉固定。
- 股骨干骨折常见的移位类型是短缩移位。
- 3岁以内的小儿股骨干骨折治疗时,双下肢应同时进行垂直悬吊皮牵引,重量以臀部离开床面为宜,牵引4~5周。
- 成人股骨干骨折可采用Braun架持续牵引,或Thomas架平衡持续牵引。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
- 股骨干闭合性骨折,利用胫骨结节骨牵引,其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8。
股骨头
- 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宜早期离床活动。
-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 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是骺外侧动脉的损伤。
- 股骨头缺血坏死特异的MRI征象为双线征。
股骨颈
- 患肢外旋角度有助于鉴别股骨颈骨折(外旋不超过60°)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外旋角度更大)。
- 股骨颈骨折体征:患肢常有外旋畸形、患肢短缩、大转子突出、患髋轴向叩痛。
- 股骨颈囊内骨折常见和最严重的后期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坏死。
- 股骨颈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夹角,称Pauwels角。角度越大,剪切应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依据Pauwels角分外展骨折(稳定骨折,Pauwels角<30°)、内收骨折(不稳定骨折,Pauwels角>50°)。
-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I型,不完全骨折;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 治疗错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基本原则是复位和内固定。
- 股骨颈骨折术后第1天,特别强调的练习是踝背伸练习。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弃杖行走的主要根据是骨愈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
- 伤后下肢处于短缩、外展、极度外旋位,最可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 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愈合,不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一般恢复良好,常见的并发症是髋内翻。
其他
- 股骨转子间骨折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也是髋内翻畸形。
- 股骨髁部骨折性CPM(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每天增加的度数通常为5°~10°。
膝部
膝关节三联损伤是指: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的特殊试验
- Lachman试验(屈膝30° 的前抽屉试验):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
- 前抽屉试验(+):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
- 后抽屉试验(+):后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
- 浮髌试验(+):膝关节积液。
- 过屈试验(+):半月板后角撕裂。
- 麦氏(McMurray)试验(+):半月板损伤。
- 髌骨摩擦试验(+):髌骨软骨软化症。
- 侧方应力试验(+):外侧副韧带损伤。
- 膝关节轴移试验用来检查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出现的膝关节不稳定。
- Apley研磨试验(+):半月板撕裂。
髌骨
- 膝部最常见的骨折是髌骨骨折。
- 髌骨骨折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伸膝装置失去连续性。
- 髌骨中段横行骨折,移位超过0.5cm,多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
- 张力带固定是固定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方法简单,效果理想,节约医疗费用。
半月板
- 半月板的血供主要由关节囊附着部长入,因此该处血供最佳;内侧游离缘血供最差。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最典型临床表现是关节交锁。
- 半月板破裂多为膝关节扭伤引起,患肢运动时,如果半月板破裂的边缘卷曲,即可发生交锁。
- 半月板损伤首选的手术方法是关节镜下行修复和切除术。
- 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康复的第一步是关节支具的设定。
胫腓骨
- 腓总神经易在腘部及腓骨小头处损伤,导致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出现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呈内翻下垂畸形,小腿前外侧、外踝、足背外侧面的皮肤感觉障碍。
- 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分出。
- 腓总神经损伤后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超过3个月属于陈旧性损伤,治疗效果较差。
- 典型的关节内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
- 胫骨平台骨折患肢不负重的时间通常为6~8周。
- 胫骨Pilon骨折是小腿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收到的暴力为垂直压缩。
足踝
- 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正常时约为27%~40%。
- 韧带损伤最常发生在踝关节。
- 疲劳性骨折常常发生在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
- 踝管综合征是由胫神经或其终末支(足底内侧或外侧神经)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卡压引起。
- 跟骨骨折后主要的不利影响是负重力线异常。
脊柱
- 脊柱骨折病人搬运过程中,最正确的体位是仰卧过伸位。
- 屈曲型脊柱骨折最常见,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
- 椎体压缩骨折分为轻度(压缩部分不超过椎体高度的1/3)、中度(压缩部分不超过椎体高度的1/2)、重度(压缩部分超过椎体高度的1/2或全碎)。
- chance骨折为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为不稳定骨折。
- 1~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上颈椎,下颈椎是指3~7颈椎。
- 张口位片可明确有无寰椎椎弓骨折。
- 稳定性的颈椎骨折,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时间为3个月。
- 椎体横突骨折多发生在L2、L3、L4。
- 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查体常可见脊柱后凸。
- 胸腰椎椎体骨折后,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节可致腹痛、腹胀,甚至肠麻痹。
锁骨
- 锁骨中段骨折后,上肢的重力作用及胸大肌的牵拉可致骨折远折端移位。
- 锁骨骨折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
- 锁骨产伤骨折不需特殊治疗,只是3周内不要牵动伤侧上肢,一般预后良好。
- 锁骨骨折常用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
- 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后,一般3~4周拆除外固定。
骨盆
-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的处理顺序:休克→尿道损伤→骨盆骨折。
- 耻骨骨折属稳定骨折,无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不需特殊处理,卧床即可。
- 梨状肌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臀部,下肢内旋可使梨状肌紧张,坐骨神经受到卡压,从而加重症状。
- 骨盆环的稳定主要依靠后骶髂关节复合体。
- 开书性骨折耻骨联合增宽不超过2.5cm时不需特殊治疗。
- 骨盆吊带临时固定主要用于开书型骨盆骨折。
未归类
- 正中神经的功能和损伤特点是单纯感觉功能的障碍,也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拿东西时易摔,无实物感。
- 正中神经感觉支配区在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
- 正中神经损伤会出现拇指对掌、指功能障碍,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 骨缺损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
- 应用止血带时间首次不超过1小时,松10分钟再用,以后每次不超过40分钟。
- 疼痛及活动障碍是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 静息痛及被动牵拉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体征。
- 肩、肘、腕关节功能障碍是上臂丛神经根(颈5~7)损伤的表现。
- 手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是下臂丛神经(颈8~胸1)损伤的表现。
- 第3度开放性骨折及第2度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
- 腓肠外侧皮神经是最常作为神经移植供体的皮神经。
- 正常成年人,肘关节呈10°~15°外翻角为提携角。
最后编辑于 2024-09-01 · 浏览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