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管理
为什么同样病情程度的人,有的能很快走出来,回归正常生活,而有的患者就不行呢?
那么,如何提高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为什么同样病情程度的人,有的能很快走出来,回归正常生活,而有的患者就不行呢?
那么,如何提高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最大程度地配合治疗,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3、患者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服药。精神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靶点,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困倦、心慌、体重增加、口干、便秘,甚至排尿困难、流口水、坐立不安等,部分患者会由于担心或难以耐受不良反应而拒绝服药或减少药量。
4、病耻感。
5、患者自我照料能力欠佳。部分患者由于需服药物种类较多,可能漏服或超量服用;一些患者生活难以自理,不具备管理药物的能力;有的老年患者由于躯体疾病或认知功能受损等因素,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准确服药;部分患者患病后少语懒动,无法照顾自己;还有的患者活动异常增多,各种计划层出不穷,整日忙碌,无暇料理自己的生活。
6、此外,缺乏治疗动机、对治疗失去信心、家庭经济情况、家属不愿意患者吃药等,也是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缘由。
二、药物依从性护理评估
1、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态度;
2、患者有无拒绝服药的情况;
3、患者是否存在隐藏药物的想法或行为;
4、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有无担心或恐惧;
5、有无被害妄想、幻听、木僵等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精神症状;
6、患者对坚持服药的信心如何等。
三、如何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
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处理服药后的不适
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常见的现象。
但绝大部分的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专业处理,得以改善;一部分不良反应仅在用药初期显现,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消失。
提供良好家庭支持、加强沟通
有研究显示,照护者对疾病的治疗态度,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如果照护者对药物治疗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反之,照护者如果对药物治疗存在偏见,也会降低患者治疗成功的几率。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乐观态度,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若患者拒绝服用药物,照护者可以耐心询问、引导患者表达对服药的顾虑,和患者一起想办法,减轻顾虑,处理服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下降,既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对整个家庭也是不小的挑战。照护者常常也会生气、委屈、无奈。甚至很多照护者不能有效宣泄不良情绪,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照护者不妨试试换一种沟通方式,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责备和抱怨,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对患者的关爱;态度平和,明确、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患者的要求;将“病”和“人”分开。
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症状及照护要点,也有助于照护者接纳患者的状态、处理患者与自己的情绪。了解在患者康复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对处理策略心中有数。
3
进行药物管理
针对服药依从性差或自我照护能力差的患者,应由照护者代为管理药物,按照医嘱定时督促患者服药,并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吐药等行为。随时检查药物剩余数量,也能及时发现患者少服或错服药的情况。
目前还有多款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效针剂,也适用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
当患者服药依从性逐渐改善,可以和患者共同制定服药计划,让患者参与到疾病管理中。通过设置提醒闹钟、采用药品分装盒等方式,避免漏服药物。
对完全拒绝服药并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考虑送其住院治疗,既能保证患者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也能让患者获得有效医疗干预。待病情稳定出院后,照护者继续督促其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带患者看门诊,监测病情变化及躯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服用精神药物的副作用。
患者可定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园艺等,可以增强幸福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忌过度饮酒、充足睡眠等。
照护者可以和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运动和作息计划,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了解全病程治疗的概念
大部分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都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强调“全病程治疗”的概念,即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
(1)急性期治疗目标是,尽量达到临床痊愈,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2)急性期治疗完成后,进入到巩固期,这时患者病情出现波动风险较大,治疗原则是继续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剂量也不减少。
(3)最后是维持期治疗,可以低剂量维持,减少复发风险。
具体每个期的长短,视病情而不同,需要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因此,不是好了就可以不吃药或者少吃药,定期复诊,医生会告诉您下一步怎么做。
自行减药或停药,将大大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增加进一步治疗的难度,导致您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更高的用药剂量才能逐渐恢复。
因此,当您感觉症状有所改善时,请继续遵医嘱服药。减药、停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
远离诱发因素
除了用药依从性之外,精神疾病的复发还与周围环境变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也密切相关。
比如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时,会刺激患者的心理,使其再次受到打击;生活事件刺激,如亲友离世等,也会刺激患者,引起精神疾病复发。
最后编辑于 2024-08-31 · 浏览 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