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荧光protocol最全
一、什么是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
简单来说就是抗原抗体反应,我们的目标蛋白(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一抗)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携带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二抗)再和复合物结合,荧光素可以被激发而产生特定荧光,促使我们定位到我们的目标蛋白,相同原理的实验技术还有WB,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懂了~
二、免疫荧光怎么做?
虽然原理和WB相同但实验方案还是有很大出入滴~
免疫荧光主要是对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划重点:细胞虽死,但一切停留在一瞬间,保留了形态和定位,怎么做到我们下面就说~
祖传珍藏IF protocol(以细胞为例)~
准备操作:
(1)确保干净的细胞爬片(一般直径14mm,24孔板专用,注意:平时可以泡在75%乙醇里,用的时候过PBS,保证清洁即可)
(2)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铺板于24孔板中,推荐复孔个数3个,接种密度要根据细胞生长速度来定,一般5X104/well。
铺板要点:一般来说,24孔板每孔培养基需要500微升,为了保证细胞平均分布于爬片上,可以将爬片置于孔内后,先将细胞悬液100微升滴加至爬片上,此时表面张力将细胞牢牢圈定在爬片上,保证细胞不向孔边缘聚集,将孔板置于培养箱30min后补加400微升完全培养基,将孔板放回培养箱继续培养24小时。
正式操作:
(1)洗涤:将孔板取出,弃去培养基,在细胞上缓慢加入常温PBS,清洗2次;
敲黑板:此时操作应该在细胞间外,PBS一般配置后高压灭菌即可,使用前最好保证PBS为37度,和细胞一致,保证细胞状态稳定。
(2)固定:室温下,在 4% 多聚甲醛(溶于 PBS 中,pH 7.4)中孵育细胞 10 分钟,推荐用量:200微升/well,温度最好37度。
敲黑板:一般情况下选择甲醛作为固定剂,用于固定蛋白。
常识补充:
醛类固定剂会与细胞蛋白发生反应和交联,从而固化样品,并使之变得稳定。且能穿透质膜并固定可溶性蛋白,但某些靶标可能会在醛交联中丢失自身的抗原性,所以可能会用到抗原修复(极少数)。
醇类固定剂是甲醇和乙醇,甲醇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与水非常相似,因此,它们可以与水竞争蛋白质氢键,取代组织中的水分子从而起到固定作用,但醇类的渗透性不如甲醛好,主要用于固定冷冻组织切片和细胞。因此,醇类固定剂更适合膜表面抗原。
(3)洗涤:去除固定液,使用4℃预冷的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分钟,水平摇床60-80rpm。
敲黑板:预冷是为了防止固定后的细胞从爬片上脱落~
➤Tips
甲醛有毒性,加固定液和固定后的清洗需在通风橱内操作。
(4)通透: 用 0. 5% Triton X-100或 100 μM Digitonin 或 0.5% Saponin(PBS配置)室温孵育细胞 10 分钟,推荐用量:200微升/well。
敲黑板:Triton X-100 是用于破膜(与磷脂作用)提高抗体渗透性最常用的去垢剂。但 Triton X-100 会破坏细胞膜,因此不适用于细胞膜抗原。事实上最好进行预实验确定每种目标蛋白的 Triton X-100 最佳比例。这一步如果是膜蛋白甚至胞质蛋白基本可以不做。
(5)洗涤:去除通透液,使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分钟,水平摇床60-80rpm。
(6)封闭:用 5% BSA或来源于产生二抗的物种的5% 血清( PBS配置) 37度孵育细胞 30 分钟,以封闭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推荐用量:200微升/well。
敲黑板:在此期间,可以用封闭液按照抗体说明书的推荐比例稀释一抗和二抗,一般为1:50-1:500,稀释好的抗体保存至-20度。
(7)一抗孵育:去除封闭液后,室温下,用稀释抗体在孔板中孵育细胞 1 小时,或 4 ℃ 过夜孵育,推荐用量:200微升/well。
敲黑板:一抗可以回收反复使用,至于用到什么时候。。用到不能用为止,勤俭是美德~
(8)洗涤:去除一抗,使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分钟,水平摇床60-80rpm。
(9)二抗孵育:室温下,用稀释抗体避光(二抗标记了荧光素)孵育细胞 1 小时。
敲黑板:这一步开始都要避光哦!
(10)洗涤:去除二抗,使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分钟,水平摇床60-80rpm。
(11)复染:用 0.1-1 μg/mL Hoechst 或 DAPI工作液(DNA 染色,用于标记细胞核位置)室温避光孵育细胞 10 分钟。
(12)洗涤:使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5分钟,水平摇床60-80rpm。
(13)封片:在载玻片上滴加20微升抗荧光淬灭剂后将爬片取出倒扣于其上,细胞面朝下,用指甲油密封盖玻片边缘,避免样品变干和在显微镜下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