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如何积极做好1型糖尿病的筛查诊断

发布于 2024-08-16 · 浏览 3726 · 来自 微信 · IP 北京北京
icon大知閒閒、killer-dong 已点赞

在现有诊疗过程中,胰岛自身抗体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且相关指南建议,对所有新发糖尿病的病人都要进行胰岛自身抗体的筛查。包括:

1.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

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IA-2A)

3.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4.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

这是目前临床中进行糖尿病分型常用的4种抗体。

其中——

1、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IAA是较早发现的胰岛自身抗体,但由于目前的检测方法难以区分胰岛素自身抗体和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因此只限于未曾使用过胰岛素的新发糖尿病人群以及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检测。

2、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

除了1型糖尿病,GADA还见于一些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当中,例如僵人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目前认为是占比最高的一类胰岛自身抗体。

3、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IA-2A

IA-2属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位于细胞分泌囊泡的细胞膜上。在胰腺当中,IA-2特异性地分布在β细胞、α细胞和δ细胞当中。

4、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

锌对于胰岛素的储存和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而ZnT8是6次跨膜蛋白,在细胞锌转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ZnT8同样位于细胞分泌囊泡的细胞膜上,在胰岛β细胞中表达丰富,而在其他细胞诸如α细胞也有少量表达。

 

但是基层临床工作中,说服病人转院去查胰岛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咱们转了三个病人,三个病人查了都是阴性,就会埋怨医生让他们白花钱、白跑路了。

 

而实际上回头看,善于识别1型糖尿病的高发个体是更重要的事情,包括:

1、发生血糖异常升高的年龄低于40岁或35岁;

2、血糖异常升高的特点属于波动类型或特别“脆“的类型,就是血糖高的特别高,稍微用药,又会马上发生低血糖;(最多见)

3、频繁发生夜间严重低血糖(低于2.6mmol/L)

4、家族中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而且发病年龄都早于40-50岁

5、血糖异常升高后开始降糖药物口服治疗,半年内效果比较好,但是逐渐疗效下降,频繁换药没有效果,血糖居高不下。

笔者在临床遇到这类病人,观察到如上特点时,就会注意仔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协助转诊,患者常常会欣然接受转院建议,从而大大提高了糖尿病分型明确诊断的阳性率。

很想知道各位老师还有没有更好的临床筛查1型糖尿病的办法?

 

1型糖尿病 (19)
糖尿病 (610)

最后编辑于 2024-08-16 · 浏览 3726

7 3 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