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24版)

发布于 2024-08-11 · 浏览 3075 · IP 广东广东

【摘要】 慢性瘙痒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瘙痒发生机制复杂,病因诊断与治疗常面临挑战。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慢性瘙痒的认识,规范诊治行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在我国《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18版)》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慢性瘙痒的分类、病因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为慢性瘙痒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专家意见与循证医学证据。

慢性瘙痒定义为瘙痒持续超过 6 周。慢性瘙痒 常 表 现 为 痒 觉 敏 化(hyperknesis)、痒 觉 异 化(alloknesis)、瘙痒-搔抓循环及继发性皮肤损害。痒觉敏化:轻微致痒刺激引起剧烈瘙痒的现象[1]。痒觉异化:非痒觉刺激(如机械性碰触)诱导出瘙痒的现象[1] 。瘙痒-搔抓循环:瘙痒导致抓、擦、刮、压或揉捏等搔抓类动作,可短暂减轻痒感,但长期搔抓将加重瘙痒,导致反复瘙痒与搔抓,即为瘙痒-搔抓循环[3] 。

img
img

治疗

(一)治疗原发疾病

(二)避免诱因与加重因素

(三)保湿润肤

(四)外用药物疗法

1. 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炎症性皮肤病如AD、银屑病等常用的方法,但对非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无明显继发皮疹时则不推荐。

2.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具有确切的止痒作用。

3. 外用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剂、JAK 抑制剂:PDE‐4 抑制剂用于治疗原发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疗效确切,如克立硼罗治疗轻中度AD瘙痒。

4. 外用抗组胺药:外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对多种皮肤病引起的瘙痒有一定疗效,该类药物包括苯海拉明乳膏等。

5. 外用局部麻醉药: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克乳膏含有利多卡因与丙胺卡因各25 mg)等,可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局限性瘙痒[54] ,但对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疗效较差。

6. 外用辣椒素:赋形剂包括膏剂和贴剂,可诱导 C 类神经纤维释放神经肽至皮肤进而出现红斑和灼痛反应,反复刺激则能引起神经纤维退行性改变,进而起到止痒作用。

7. 其他:外用薄荷、樟脑、氧化锌等制剂也有一定的止痒作用,特别是薄荷可激活瞬时受体电位TRPM8通道,对慢性接触性皮炎引起的瘙痒有效7;而樟脑则可能通过调节 TRPV3 和 TRPV1起到止痒作用(2)。(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推荐;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强度:多数同意)。

(五)系统药物

(六)紫外线光疗

紫外线光疗特别适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相关的瘙痒,对肾病源性瘙痒、肝病源性瘙痒、淋巴瘤等系统疾病引起的瘙痒也有治疗效果。

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24版).pdf (2.32 MB)

最后编辑于 2024-08-11 · 浏览 3075

2 20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