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品可能诱发精神失常?



精神失常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指的是患者的情绪、思维、感知觉等方面的异常,可能包括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失常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智能的低下。
精神失常的症状则表现为情绪化、易激动、思维混乱、幻觉、妄想等,患者的行为和反应可能极端且不稳定。
精神失常可能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
精神失常影响的范围更广,可能包括情绪、社交、工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精神失常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哪些药品可能诱发精神失常?
(1)抗菌药物大剂量青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刺激脑膜和中枢神经,引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惊厥、癫痫发作、弛缓性瘫痪、昏迷、精神错乱等,严重者可死亡。其属于毒性反应,称为“青霉素脑病”,常与剂量和血浆药物浓度直接相关,尤以儿童、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少数患者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幻觉、抽搐和昏迷等。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引起精神失常,严重者可致命。碳青霉烯抗生素的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艾他培南等超剂量使用可出现神经毒性,表现有头痛、耳鸣、听觉暂时丧失、肌肉阵挛、精神紊乱、癫痫等症,尤其是肾功不全伴癫痫者。对有中枢神经疾病、肾功能不全或其他癫痫诱发因素者,可引发癫痫。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在体内分布广泛,可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并抑制r-氨基丁酸受体,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引起精神失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错乱、兴奋亢进、幻觉、幻视、疑虑、甚至自杀和伤人。
(2)抗抑郁药 丙米嗪有诱发癫痫发作倾向;马普替林可诱发躁狂症:米安色林在用药后可出现精神错乱;长期服用氟西汀、帕罗西汀、瑞波西汀等可出现戒断反应,并可使抑郁恶化,出现自杀倾向。产生原因主要是长期服药使脑内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下调,当突然停服时就会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下降,神经信息传递低下引起头晕、睡眠、精神错乱、梦境鲜明、神经敏感性增强、抑郁、恶心等,尤其是在血浆半衰期较短的帕罗西汀中最易出现。左旋多巴可引起精神行为改变,表现为焦虑、幻觉、抑郁、躁狂,妄想。
(3)抑酸药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在用药后5~44小时可出现语言杂乱。躁动不安、幻觉伴定向力丧失等症状。
(4)其他抗寄生虫药吡喹酮,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抗肿瘤药厄洛替尼。丙卡巴肼,减重药西布曲明服用后也可偶见精神失常。
一旦发生药源性精神失常,宜及时停药,并去医院诊疗。必要时建议服用中药调理,通过调理脏腑阴阳平衡达到根治效果。对精神失常者可联合服用小剂量奥氮平、氯氮平抗精神病药。
最后编辑于 2024-08-10 · 浏览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