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别节目|聊点羞羞的东西 性生活频率多少最健康
早在2016年,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流行病学部门的Jennider R. Rider及其团队曾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回答了“性生活频率多少最健康?”这个问题。
对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来说,性活动是与其高度相关的一个生活方式因素,它可能通过很多途径对前列腺癌的发生有着影响。但是目前对于性活动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仍是很有争议。
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性活动频繁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生机率。
在第一种观点中,比较被熟知的一个机制是,性活动会提高体内的雄激素活性,因此频繁性活动可能会间接增加前列腺癌的的风险。
而另一种机制是,性活动会提高接触传染性病原体的机率; 2008年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就发现频繁手淫会提高前列腺癌机率。
第二种认为,性活动频繁会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机率。
在第二种观点中,也就是提倡频繁性活动的观点,有着不同的机制假设。其中一个假设表明,在没有其他身体异常指标的前提下,男性射精量较少会提高前列腺癌的风险。这个假设基于的机制是,频繁射精有助于排出前列腺腺泡中累积的致癌性分泌物,因此会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而另一个假设表明,对性活动的压抑和抑制是提高前列腺癌风险的因素,所以不提倡射精过少。早在2003年,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了比较频繁的射精会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生。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流行病学部门的Jennifer R. Rider及其团队,就性活动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于2016年在European Urology发表题为《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的研究论文。

在此研究中,研究员们通过18年间对于约32000名男性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月大于21次的射精降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率。
他们对前来问诊的男性进行了10年的随访,将其随访记录与最开始的病理分析整合,以综合评估射精频率与PCa之间的关联。
在随访的数据采集中,PCa患者会对自己每月排精的频率进行记录。该研究有31,925名男性参与,自1992年开始收集数据,一直持续到 2010 年。研究将男性人群按三个时间段来分别评估平均每月射精频率:20-29 岁、40-49 岁,以及参与随访问卷的前一年。
数据结果表明, 在20-29岁年龄组中,与每月 4-7 次射精相比,≥21 次的 PCa 发生率的风险比为 0.81;而40-49 岁的风险比为 0.78。
也就是说,成年男性中,与较低的射精频率相比,较高的射精频率在之后被诊断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
这项研究通过大量数据证明了成年男性活跃的性活动(更频繁的射精)也许可以降低前列腺癌(PCa)的风险。
此外,业界内相关数据表明,在美国38%的60岁或以上已婚人士每月会进行1- 4次性活动,其中14%表示每月至少进行5次性活动。
尽管性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性活动在70 岁、80 岁甚至 90 岁的男性中仍是常见的。鉴于老年男性的性活动仍然很普遍,但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癌风险很高,所以频繁性活动提高前列腺癌的观点,也许会受老年男性本身就高发前列腺癌的因素影响。
关于性活动和前列腺癌的关联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对已经确诊了前列腺癌病例的对照研究,这可能容易出现方法学偏差,因为对于确诊前列腺癌之前的性活动的信息收集,是在癌症诊断后通过患者自行回忆来收集的。在诊断出前列腺癌并进行治疗后,性功能可能会减弱,并且对于诊断出前列腺癌并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对于过去实际的性活动频率进行错误的回忆和表述。此外,与射精频率较低的男性相比,射精频率较高的男性对过去射精频率水平的回忆可能更准确。
还有一点,上面所述的研究评估的是成年期的射精频率,而不是青春期。由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分化发生在青春期这个关键的时期,所以青春期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病因学意义。如果青春期的射精频率对前列腺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那么成人射精频率的数据将无法对此进行评估。不过,也有一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年和老年时期的射精频率同样是影响前列腺癌的相关时期。
前列腺癌本身是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癌症,如果及早发现和干预,并且癌细胞没有扩散至前列腺外的话,是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治疗的。可能因为器官和治疗的受限,性活动的数据在前列腺癌晚期病例中的收集比较少,所以目前只可能假设性活动有可能会延缓早期前列腺癌的发展。
------------------------------------华丽分割线--------------------------------------------------
女性篇
这一数值同样适用于女性吗?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则从女性角度出发,发现性生活频率同样会影响女性健康。具体来说,与每月几乎不到一次的相比,每周进行性行为的女性的绝经风险将降低28%!

众所周知,自然绝经年龄(AMN)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妊娠5个月左右,女性子宫内的卵泡数量便已经确定,大约有700万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步入青春期之后,卵泡数量会慢慢减少到40万个;而不断地排卵后,卵巢内储备的卵泡数量又会逐渐下降,当<1000个时就预示着更年期的到来。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婚姻状况与绝经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已婚妇女的AMN往往晚于未婚或离婚妇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个“意想不到”的关联引起了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的兴趣,于是研究者提出了2种可能的解释:
1)增加性生活的频率能够有效降低进入更年期的风险;
2)接触男性信息素能推迟更年期。
基于来自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的2936名妇女的数据,研究者测试了上述2个假设。该队列的平均年龄为45.88岁,随访10年期间有45%经历了自然更年期。生物医学上,更年期被定义为:在没有母乳喂养、荷尔蒙避孕药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经历了12个月的闭经。
Cox模型显示,性生活频繁和AMN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即在绝经前和围绝经期更频繁地进行性行为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风险会更低。
具体来说,与每月性生活不到1次的相比,保持每月1-2次频率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风险降低了19%;当性生活的频率增加到每周时,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的可能性最低,该风险下降了28%。

按照性行为频率划分下自然更年期年龄生存曲线
为了验证第二个假设,研究者调查了女性与男性的同居情况。在全部的2936名受试者中,有68%的女性与伴侣生活在一起,这里简单地将“家庭存在男性”与“接触到男性信息素”等同。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了混杂因素,也不管家庭中男性数量有多少,都与ANM无关。总结来说,男性信息素对ANM没有影响,反过来再一次证明了假设1中“性生活”的重要性。

性频率与ANM有近线性关系
研究者推测,或许可以从“最大化适应度框架”的角度来解释背后的原因。事实上,在排卵期间,女性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更容易生病。因此,在缺乏性活动的个体中,身体收到“不可能怀孕”的信号,就不会将更多的精力分配到这个“代价高昂”的过程。相反,不断的性生活给身体传递信息,发出“有可能怀孕”的信号,于是身体也会继续“投资”排卵,从而延长月经周期。
单身狗受到一万吨伤害?先别急!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提到的“性生活”并不是狭义上的性生活,而包括了性接触或爱抚、口交、自我刺激等等,这些潜在机制也会给身体发出“怀孕的信号”,同样属于“性频率”。
综上所述,婚姻状况与ANM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性频率介导,而非男性信息素。女性在更年期前和围绝经期期间性频率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更年期的风险。
————————————————华丽分割线-------------------------------------------
大家对论文的评论
预防癌症方法很多,比如跑步,打球,不建议使用每月超过21次射精方法
女性频率可以,男的就累死狗了
20岁可以21次,30岁15次,40岁10次
传统文化:春一秋二夏三冬藏。
21次工资都不够花啊这样
最后编辑于 2024-08-10 · 浏览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