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几年高含金量心血总结,一个整形医生的坎坷的“求美之路”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今医美行业的材料、仪器、技术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唯有一点,医美美学没有实质性的进步,美是多样化的,但我们视野里充斥着各种模版化的标准,万能注射公式、轮廓固定、内外轮廓、折叠度、耳位提升,光看着就够够的,看似引入很多新的概念,但是个性化的定制化的美学仍没有突破,比起前些年面部脂肪的铺路式注射,如今的各种注射材料的应用依然是秉承见坑填坑,靠产品叠加实现所谓提升。很多转场换头视频,仔细研究会发现有一些共性:年轻、面部五官分布较好、骨相基础较好。可是我们普通的大多数,可以说长的是千奇百怪的,面部有绝对的硬伤,长的长,短的短,真性的骨骼问题,还有最为棘手的五官排布错乱问题,这些才是亟需拯救的。
当我最后一次走下手术台,作为一个医美从业者,同时作为一个容貌焦虑症患者,自己折腾几次却没有什么起色的脸,内心暗暗下定决心,脸上就这一亩三分地,我就不信就弄不明白了。而这个时候,行业内的关注度依然在大眼,高鼻,饱满度,流畅度这个低纬的标准,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标准。那就从人物素描,毛戈平化妆术这些底层逻辑入手,还有其他小众途径公众号的搜集,做了大量的笔记总结,加上前几年很多面部脂肪填充这种全脸打造案例的经验累积,反复的验证,最终在两年前我们成型了一套系统的美学逻辑——花龄美学1.0版本:长脸改短,宽脸改窄,男相改女相,老态改年轻四大面部解决方案,以及一些局部方案:比如高眼位降低、唇位调整方案,人中视觉缩短方案,突眼,突嘴方案,高颧骨,宽颧突方案等等。
后续我们发现,有一类人她的变美的空间太低,也就是应用传统各种手术手段,她的美貌上限很低,发挥空间很有限,这类人就是整个行业很棘手的横向五官聚集,纵向五官分散的人群,无论做眼睛还是鼻子,还是全脸加法,面部经典三件套都上,最终的结果可以说是换了个丑法,甚至天然丑变成了人工丑,不想承认,我自己就属于这个类型。最难的长相我们竟然破译了,整个人突然开朗了。
如今注射剂全脸打造的案例我们做了很多,它和全脸脂肪填充最大的区别就是容错率低,需要用不多的材料打在关键的位置上,需要解决顾客的核心面部问题,需要有整体质的呈现效果,千人千面,这种难度可想而知。
有了基础的美学逻辑,加上反复的临床验证,花龄美学在进一步精进和升级,我们早就不再死磕饱满度,流畅度,而是转而关注面部的各种比例,五官排布,以及如何通过障眼法去调整面部长宽比例、颞颧颌颏的相对宽度,挪动五官相对位置来达到最大的美貌上限是我们花龄美学3.0的核心内容。
最后编辑于 2024-07-21 · 浏览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