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SOC 华山特约】时间窗话语权: 替奈普酶桥接治疗 对比直接取栓
【2024 ESOC 华山特约】时间窗话语权: 替奈普酶桥接治疗 对比直接取栓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贺智娇 徐佳洁
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的疗效差异一直备受关注。一项纳入DIRECT-MT、DEVT、SKIP、MR CLEAN-NO IV、SWIFT DIRECT和DIRECT-SAFE 这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个体数据的荟萃分析仍未证实发病4.5 h内直接取栓非劣效于桥接取栓。然而在这项荟萃分析中,桥接取栓的患者使用的溶栓药物大多为阿替普酶(rt-PA),仅2.2%的患者使用了替奈普酶(TNK)。既往研究表明TNK桥接治疗相较于rt-PA桥接治疗更可能提高再灌注率和改善功能预后,因此,本研究采用目标试验模拟(target trial emulation)方法,旨在探究TNK桥接治疗相较于直接取栓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研究中,团队选择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来模拟目标试验,TNK桥接治疗组患者来自EXTEND IA TNK研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接受0.25 mg/kg或0.4 mg/kg TNK静脉溶栓联合取栓治疗;直接取栓组患者来自SWIFT DERECT研究。
研究设计
纳入标准
1. 距最后正常时间4.5 h内,发病前改良兰金量表(mRS)≤2;
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分,且存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3. 直接到达取栓中心。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90天功能独立(mRS 0~2分)比例。
次要终点:
1. 90天mRS位移;
2. 90天mRS 0~1分的比例;
3. 90天死亡率;
4. 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比例。
本研究采用逆概率加权(IPTW)和G分位数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27例患者,TNK桥接取栓组240例,直接取栓组187例。
与直接取栓组相比,TNK桥接取栓组患者的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更长(165 min对152 min),ASPECTS评分更高(9 对8),且房颤比例更高(28.8% 对9.1%)。
主要终点方面,TNK桥接治疗组有58.3%的患者达到了3个月的功能独立(mRS 0~2分),而直接取栓组为56.2%,IPTW分析结果提示,校正年龄、基线NIHSS、血栓位置、基线艾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后,两组在3个月功能独立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调整后比值比(aOR) 1.18];但TNK桥接治疗患者相较于直接取栓患者,90天功能预后改善(mRS位移,aOR 1.50)、90天mRS 0~1分的比例更高(47.9% 对 38.0%, aOR 1.59);G分位数回归结果类似。两组间24 h内sICH风险无显著差异(3.3% 对1.6%)。
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在发病至溶栓时间≤140 min的患者中,TNK桥接治疗改善了90天功能预后,且患者更有可能获得90天功能独立;而在发病至溶栓时间>140 min的患者中,两组在改善功能预后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其他亚组分析中未见显著差异,包括以溶栓至血管内治疗时间≤30 min和以TNK 0.25 mg/kg或0.40 mg/kg分组。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提示,与直接取栓相比,在距最后正常4.5 h内TNK桥接治疗未能显著增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90天获得功能独立的可能性,但能改善患者总体功能预后。亚组分析提示仅在发病至溶栓时间≤140 min的患者中,TNK桥接取栓治疗更有可能获得90天功能独立。但该研究采取的是目标研究模拟方法,在本质上并非随机对照研究,存在着较大偏移;且亚组分析中各组样本量小,所得到的结果效能较差。因此,在窗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TNK静脉溶栓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治疗孰优孰劣、桥接治疗的时间窗是否仅为140 min仍需进一步验证,也期待未来DIRECT-TNK研究(NCT05199194)能为我们揭晓谜底。
神经周刊2024年05月23日C版 (2).pdf
最后编辑于 2024-07-14 · 浏览 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