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遗传机制被发现 —— 可早期评估疾病风险
入,37, 叙事药学-总37)-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29)(281-290号),289,
2024-07-13;
静脉血栓栓塞症遗传机制被发现 —— 可早期评估疾病风险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占40%以上,明确其遗传结构以促进个体化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纳入34万余人参与的大样本队列测序数据和关联分析算法研究,成功揭示了人类蛋白质编码遗传变异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首次提出罕见变异与既往基因检测中的常见变异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存在联合作用。对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常见急症患者,如结合遗传信息能够尽早评估其风险,可为早期抗凝治疗指导个体化用药方案。该研究成果于4月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杂志上。
研究团队利用1472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例和334315名对照的全外显子测序和临床诊断数据,在基因的罕见负担分析和基于单个位点的常见变异分析中,共发现了18个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因,其在凝血级联和血小板激活通路中富集,有的编码基因此前从未被发现。此外,研究团队发现,所有基因在纵向前瞻性分析中均显示可早期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分析提示,基于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常见变异多基因风险评分,其与罕见变异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二者结合可进一步优化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遗传评估。
综合周刊2024年5月16日A2版.pdf
最后编辑于 2024-07-13 · 浏览 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