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GP医学循证 | 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的Meta分析

发布于 2024-07-12 · 浏览 2110 · IP 河北河北

据WHO调查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8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34亿[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多维度老年综合征,表现为生理储备功能的耗竭及抗应激能力的减退[2],其总体发病率约为13%[3]。既往有关衰弱的研究多关注于身体衰弱、认知衰弱、社交衰弱等方面,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口腔衰弱作为一种新的衰弱表型,是指与年龄相关的口腔结构和功能的退化,是一种特殊的老年综合征,常表现为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4],口腔衰弱与身体虚弱、肌肉减少症、残疾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5-7],早期识别口腔衰弱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预防或推迟不良健康状况的发生,对实现健康老龄化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地区和评估工具的不同,各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现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04-19。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为“老年、口腔衰弱”等;英文检索词为“aged、elderly、oral frailty、oral weakness、oral health”等。以PubMed为例,文献检索策略见表1。

img

1.2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横断面研究;(2)研究对象:老年人群(年龄≥60岁);(3)研究内容:明确口腔衰弱的定义及其筛查或评估方法;(4)结局指标:口腔衰弱患病率。

1.3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无法获取全文或数据、会议、综述类研究;(2)非中文或英文研究。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若出现分歧,将请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在文献筛选过程中,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将明显不相关的文献排除,再通过阅读全文来最终确定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内容:(1)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人群来源、年龄、样本量、口腔衰弱患病率及评估工具等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2)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研究对象基本特征;(3)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4)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

1.5 口腔衰弱评估标准

(1)口腔衰弱指数-6(Oral Frailty Index-6,OFI-6):符合其中1~2项为口腔衰弱前期,符合3项及以上为口腔衰弱;(2)口腔衰弱指数-8(Oral Frailty Index-8,OFI-8):评分为1~3分即为口腔衰弱前期,评分≥4分视为口腔衰弱;(3)口腔衰弱指数-5(Oral Frailty Index-5,OFI-5):评分≥2分即为口腔衰弱;(4)口腔衰弱检查表(OF-checklist):符合其中2项及以上的定义为口腔衰弱。

1.6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如遇分歧则寻求第三方判断。采用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价[8],该标准总分为11分,得分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分及以上为高质量。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患病率及其95%CI为效应值,异质性以χ2检验(检验水准α=0.1)和I2进行判断,若P>0.1且I2≤50%说明纳入的研究异质性较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说明异质性较大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按照评估工具、研究地区、性别、年龄、人群来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逐一剔除文献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gger's法及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4 181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9篇[9-27]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img

2.2 文献的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价

共纳入19篇[9-27]横断面研究,总样本量为11 776例,男4 842例(41.12%),女6 934例(58.88%);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1篇[24]文献来自芬兰(文献数太少不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工具:8篇[9-14,16,23]文献采用OFI-6,9篇[15,17-22,26-27]文献采用OFI-8,采用OF-checklist[24]和OFI-5[25]各1篇(文献数太少不进行亚组分析);偏倚风险质量评分为6~9分,均为中等或高质量。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质量评分见表2。

img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口腔衰弱总患病率:19篇[9-27]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衰弱患病率,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7.73%,P<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总患病率为29.5%(95%CI=24.1%~35.2%),见图2。

img

2.3.2 口腔衰弱前期总患病率:共10篇[10-12,15-17,21-23,27]文献报道了口腔衰弱前期患病率,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7.83%,P<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前期总患病率为47.9%(95%CI=40.5%~55.4%),见图3。

img

2.3.3 亚组分析:按照评估工具、研究地区、性别、年龄、人群来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递增,使用OFI-8进行筛查的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更高(P<0.05),见表3。

img

2.4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

采用Meta分析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为25.03%~35.27%,与总患病率差异较小,提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Egger's检验结果表明存在发表偏倚(t=2.57,P=0.02),经剪补法修正后结果无明显变化,提示稳定性较好,见图4。

img

3 讨论

口腔衰弱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于2013年提出,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口腔衰弱的定义尚未统一,区别于口腔健康与口腔功能减退,口腔衰弱的核心概念是与年龄相关的口腔及颌面部功能的多维性进行性减退,主要表现为牙齿数量减少、口腔干燥及菌群的紊乱、口腔发音功能减弱、咀嚼与吞咽能力下降、舌压降低等方面[28]。研究表明,口腔衰弱与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生理因素(口腔状态、合并症数量)以及心理因素有关,口腔衰弱的老年人营养不良、衰弱、残疾及死亡的不良结局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29]。因此本研究对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3.1 口腔衰弱总患病率

本研究共纳入19篇横断面研究[9-27],Meta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总患病率为29.5%,口腔衰弱前期的患病率为47.9%,高于日本地区患病率14%~16%[30-31],与中国地区患病率21%~69%接近[32],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口腔衰弱患病率受到不同研究所纳入的基线数据(例如样本量、经济基础及医疗条件等因素)影响;日本有关口腔衰弱的研究起步较早,认知度较高,日本健康保险覆盖口腔治疗费用,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状态更加重视[33],其患病率相对较低。除此之外,由于各研究使用的评估工具或抽样方法不同,导致口腔衰弱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芬兰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患病率为17.7%,与日本研究相似[30],这可能与PURANEN等[24]研究工具的制订多参考日本研究有关。

3.2 评估工具对口腔衰弱患病率的影响

OFI-8自我报告量表对口腔衰弱的检出率高于OFI-6筛查工具。OFI-6筛查工具主要用于口腔科就诊患者,依靠专业人员使用口腔专业设备对4项客观指标进行测量判断(牙齿数量、咀嚼能力、口腔发音功能、舌压),并结合2项主观报告(进食及吞咽困难),综合评估口腔衰弱的程度,结果更加精确,但其对设备及人员的要求高,不适用于快速筛查[30]。OFI-8自我报告量表则是一项自我报告的主观评估量表,共8个自评题项(与6个月前相比吃硬的食物更困难、最近喝茶喝汤会出现呛咳、使用义齿、经常感到口腔干燥、能够咀嚼硬的食物、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年至少看1次牙医),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92,信效度较好,适用于社区及门诊的快速筛查,但其对口腔衰弱的辨别能力需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应用的信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34]。未来研究可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主观及客观指标,汉化或开发适用于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所的口腔衰弱评估工具。

3.3 年龄对口腔衰弱患病率的影响

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60~69岁患病率为31.4%,70~79岁患病率为39.6%,80岁及以上患病率为61.6%,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5],可能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口腔环境发生改变,80岁以上老年人牙齿数量减少、口腔菌群失调等情况更为显著;老年人骨骼肌量减少,口腔肌肉功能减退,咬合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咀嚼困难,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加重口腔衰弱[36]。同时,高龄老年人认知及行为能力受限,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其自护能力及主动就医行为能力差[37],导致口腔健康难以维护或进一步恶化。建议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口腔衰弱筛查工作,为失能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方案,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3.4 不同地区、性别、人群来源及婚姻居住情况对口腔衰弱患病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国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高于日本,可能与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工具单一有关;目前研究多关注亚洲地区,未来可开展全球化多中心的相关调查。不同性别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差异不显著,与KUGIMIYA等[10]研究结果一致,但有研究认为女性口腔功能衰弱更为显著[38],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验证。不同人群来源及婚姻居住状况的老年人患病率无显著差异,表明老年人群均处于较高的患病风险中,应加强口腔自护知识的宣传,提高疾病认知度,增强预防意识。

本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均纳入横断面研究数据,异质性较高,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未能降低异质性,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2)本研究仅纳入了使用OFI-6、OFI-8、OFI-5及OF-checklist进行调查的原始研究,评估工具间的性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对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评估存在偏差;(3)本研究仅纳入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研究,可能存在检索不全的情况;(4)由于纳入研究对研究人群的共病种类及数量报告缺失,未能进一步分析不同共病特征老年人的患病率。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口腔衰弱总患病率为29.5%,口腔衰弱前期总患病率为47.9%。不同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递增,使用OFI-8评估工具筛查的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更高。我国口腔衰弱防治形势严峻,需要重点关注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做好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及筛查工作,降低口腔衰弱的发病率,减轻疾病与经济负担。社区和医院可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采取营养与口腔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平衡,同时进行舌压、咀嚼、韵律等口腔训练,可有效预防或缓解口腔衰弱,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乔婉婉,田海萍,敬洁,等. 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0):3810-3816.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52.(点击文题查看原文)

吞咽障碍 (46)

最后编辑于 2024-07-12 · 浏览 2110

回复2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